-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院新馆述和思
美院新馆述和思
本文由天宠鬼厉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札记 READING NOTES
美院新馆述和思
马国馨
《建筑学报》 2008年9期刊登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 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工程, 文字虽只有短短1页, 但配发的图纸 与照片如果加上杂志封面共有 8 页之多,十分诱人急于赴现场一 睹。 紧接着又收到中央美院谢小凡教授的大作 《展览美术馆》 由 , 于内容丰富, 文字生动, 一口气将书读完, 虽然至今还没有机会去 美术馆参观, 但却想对小凡先生的大作发点议论。 对于小凡先生的情况我知之不多, 记得在 2004 年前后, 对中 央美院美术馆项目进行审查的前后曾和小凡先生有过几次接触, 并 对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若干问题交换过看法, 当时他任美院续建工 程办公室与基建办公室主任。最近在百度网上搜索,看到以下介 绍: “谢小凡君是中央美院的教授,四川人,善交际,……一个以 研究美学理论为主要方向的教授, 喜欢头戴安全帽, 手持皮尺, 整 日笑容可掬, 2000 名建筑工人在一起嘻嘻哈哈, 与 搞建设技术攻 关, 对建筑材料了如指掌, 露天工作且乐此不疲。 他会随时拉开皮 尺, 测量一堵墙或一块砖, 他会随时在一张白纸或一面板子上画出 他的想法。 这在教授成堆的美院里实属罕见!别的大学老师巴不得 自己画点作品, 又赚钱还出名, 乐得悠闲。 这可说是对小凡先生 ” 的生动写照。 但要真正了解小凡先生的所思所为还是要看他的《展览美术 馆》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即《西行取经》《建筑纪行》《立馆视 、 、 点》 、 《巡馆印象》 顾名思义就可大致看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美术 , 馆工程从筹备、 立项到建设使用的全过程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因 此读完全书以后我更深感作者的书名—《展览美术馆》是有着 多重含义的 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看待, : 而同时又可以 做动名词理解, 而后者可能会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意。 美术馆的建设从2002年筹备征集方案开始, 到2007年底竣工 验收止,前后经过了整整7 年。 小凡先生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作为业主方的代表,在工程圆满完成的同时, 又拿出了一份 10 万 字的专题报告, 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建筑业主方、 设计方、 施工方, 对艺术爱好者, 对美术馆研究者、 管理者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形之 下, 也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为之汗颜, 全国每年有那么多的建筑项 目, 有那么多的 “标志性工程” 但在火爆热闹之后又有几个工程 , 拿出了实事求是、 细微详尽并提出有见地观点的报告呢?从这点出 发,我把小凡先生的大作归纳为六个字: “有难、有心、有思” 。 搞基建项目的困难是有目共睹的, 让从没干过这一行的美院教 授来操办更是作者 “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以前他虽然也有过在二 。 滩水电站工地采访的经历, 有过从事行政工作的履历, 但总的说来 职业上的确差别太大, 头脑中的空白正好给了他勇气与力量, 就立 项审批的政府部门各项程序而言, 由于中央美院在校尉营的旧址急 于为协与医院所用, 并且有高层领导的过问, 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路
建筑学报 2009.3
ARCHIT ECTURAL J OURNAL
坦途。 但由于是中央美院的工程, 是对艺术性要求极高的美术馆, 就平白增添了许多难度。 这第一个难点恐怕就是在中央美院本身, 中央美院是我国造型艺术的最高学府, 因此艺术眼光自然远远高于 一般单位, 院长潘公凯先生是国画大家潘天寿先生的公子, 自2001 年主政中央美院以来,美术馆的建设是他任后的主要工作目标之 一, 加上此前他就任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期间, 亲自策划了校园的建 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艺术家的气质加上对于建筑设计的关心与 热爱, 对建筑有 “特殊敏感” 使他从美术馆的造型到内部的功能 , 划分都有许多设想。 因此, 领会院长的意图就成了小凡先生的第一 任务。 加上中央美院又有大名家靳尚谊、 袁运生等人为首的学术委 员会, 这些专业不同的艺术家对于艺术造型与表现又有各自不同的 理解,对造型的关注与争论常常是极为激烈,观点看法也大相径 庭。据说曾因对方案的不满,酝酿过对院长的“弹劾” ,在“众口 难调”的情况下,能够最后取得一致也确非易事。 工程的难度还表现在方案的选定上。 中央美院的校园总体是由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操刀的, 在总体规划中为美术馆留出了有诸多 限制条件的用地, 此后清华与美院校方前后提出过几十个方案, 大 家均不满意。 后来青年建筑师程大鹏提出的新方案已经比较接近大 家的预想, 但最后校方还是选定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方案。 我想和程大鹏相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