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脂肪抽吸及相关技术进展
脂肪抽吸及相关技术进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脂肪抽吸术逐步成为一种能去除身体多余脂肪、塑造理想体形的美容手术方法。特别足Klein发明肿胀麻醉技术后,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被更多人所接受。近年来,又有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脂肪抽吸术中以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并期望降低于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拟对几种临床常用的脂肪抽吸技术作简单的总结。
1 超声吸脂技术
超声吸脂技术由Zocchi首先提出,设备一般由超声发生器、微电脑控制系统,频率自动跟踪器,换能器及治疗探头等部分组成。因超声探头在脂肪抽吸时位于皮下和皮外不同而分为体内超声系统和体外超声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选择性“超声空化”效应来达到的。人体内各种组织的密度不同,一些低密度组织如脂肪其结构疏松,分子间内聚力较弱,较低的负压就可发生超声空化效应;而结构致密的结缔组织如血管、神经、淋巴等分子间内聚力高,超声空化效应弱,从而保护这些组织免受损伤。因此,从理论上说超声去脂减肥具有特殊的选择性脂肪破坏功能,不损伤血管和神经,它较传统吸脂术的优点在于疼痛程度较轻,出血最少等。通常情况下手术过程分三步,首先行肿胀麻醉,然后进行超卢乳化使脂肪细胞溶解成乳状,最后将乳化后的脂肪细胞用传统脂肪抽吸术的方法吸出。体内超声因其使用过程中对皮肤和神经组织的损害较人,术后血肿发生率较高,以及手术时间的不确定,费用的增加,所以逐步被体外超声所替代。
1.1 临床效果评估:石冰等报道利用体外超声对81例腿部吸脂的疗效观察,发现外形改善明显,且吸脂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其操作省力,但完全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与传统吸脂术相当。李望舟争对1000例腰腹部脂肪堆积患者行腰腹部体外超声脂肪抽吸术治疗,术后术区皮肤均有小同程度的凹缩、无反弹,安全可靠,整体塑形效果良好。Hong JP等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对375个腋臭患者使用超声辅助脂肪抽吸技术,术后仅5.9%复发,在二次手术后无复发,证实超声脂肪抽吸术对腋臭治疗的远期效果较好。Rohrich RJ等对男子女性型乳房的患者进行超声辅助脂肪抽吸术后,认为传统的脂肪抽吸术在抽吸纤维组织密度高的部位如男性的胸部时有限制,而超声吸脂技术非常适合这些部位手术,但缺点是手术时间延长(1.5~2倍),且对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增加。另外,当皮下组织中有瘢痕组织存在时,如在抽吸术后再修整时以及淋巴水肿组织中抽吸时应用超声技术可提高于术效率及精度,对提高术后皮肤平整度有帮助。总的来说,超声吸脂技术不能完全取代负压吸脂技术,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辅助工具。
1.2 并发症:超声吸脂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超声能量通过三个不同机制产生热效应:①组织对声波的吸收产生了热能;②探头与组织问的摩擦作用产生热量;③在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中探头内会产生热能。这种热效应可能和各种并发症发生有关。常见的如:皮肤灼伤、皮肤坏死、血清肿、脂肪坏死、纤维化,色素沉着及感觉改变等。动物实验显示超声去脂技术有DNA损害的可能,因此现在尚不能完全排除术后有不确定的远期影响。
2 振动脂肪抽吸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中振动脂肪抽吸技术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用气体或电力驱动的马达,模拟传统吸脂时操作者的手往复运动,带动吸管进行2~12mm的高速往复运动,从而提高了吸脂效率,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轻术者的疲劳。通常情况下仅使用局部麻醉即可行振动脂肪抽吸,因此其术后全身性的并发症也得以减少。
2.1 临床效果评估:皮下脂肪组织分为两层:浅层的网状层和深层的板状层。网状层中具有弹性的纤维牢固地附着真皮,浅层脂肪抽吸后有利于皮肤的回缩,板状层位于深层,因此抽吸网状层可获得良好的皮肤回缩,而抽吸板状层可进行体形雕塑。莫建民等㈨报道较之传统脂肪抽吸技术,振动脂肪抽吸技术在抽吸过程中对浅层脂肪的抽吸效果较好,所以振动脂肪抽吸术更有利于皮肤收缩。另外,皮肤血液供应主要由真皮下血管网提供,如果于术中破坏了真皮下血管网,易引起术后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皮肤坏死。而振动脂肪抽吸技术对真皮下血管网的损伤较小。国外报道振动脂肪抽吸技术对一些纤维组织多的部位,如男性胸部,胁部等效果较好,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于超声脂肪抽吸术。
2.2 并发症:Katz使用局部肿胀麻醉的振动脂肪抽吸术发生的并发症低于使用全身麻醉的传统脂肪抽吸术,但和同样使用局部肿胀麻醉的传统脂肪抽吸术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则并无明显区别。
3 激光脂肪抽吸技术
激光脂肪抽吸术使用特制的含有一个允许激光光纤通过的光纤通道的吸脂管。使用低能量激光接触脂肪组织后能在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一短暂的小孔,在不杀死细胞的前提下使细胞内脂肪转移到细胞间隙中,激光光纤在吸管切断脂肪组织的同时还有止血的作用。所以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肾命三焦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疾病.doc
- 肾囊肿合并肾挫裂伤CT诊断体会.doc
-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大鼠血管紧张素影响实验探究.doc
-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自由基损伤临床探究.doc
- 肾小球肾炎恢复期血尿证治探析.doc
- 肾气虚模型大鼠肾脏AQP2mRNA表达探究.doc
- 肾活检31例临床病理研究.doc
- 肺部结节病28例影像学诊断.doc
- 肾病Ⅰ号方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CTGF COL- Ⅳ表达影响.doc
- 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菌素.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