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中华书局.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古知今-中华书局

很高興得到中華書局的邀請,為香港大學中文學 院蔡思行博士和梁榮武先生合著的 《香港颱風故事》 提 供部分風災歷史圖片和寫序。 緣起是我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和「香港 收藏家協會」在2014年初合作舉辦了一個香港颱風的 展覽,並在我主講的講座後認識了中華書局黎耀強先 生和蔡思行博士。他們向我商借正在展覽的風災圖片 作為 《香港颱風故事》 一書之用,我二話不說就答應 了。其實我在去年開始收藏香港的風災照片,目的是 希望將來可以寫一些有關香港颱風歷史的書,讓公眾 ▃ 認識颱風對香港的威脅,從而提高社會各界的防災意 今 知 古 鑑 識。蔡、梁兩位合作寫 《香港颱風故事》,正好可以提 前達成我的願望,何樂而不為? 蔡博士從歷史的角度講颱風,豐富了我們對香 港風災歷史的認識。特別是在康熙年代短短八年間 (1669-1677年)的四次大颱風,對新安縣包括香港所 造成的破壞和傷亡都非常嚴重,但近幾十年來香港已 經再沒有經歷過如1874年、1906年、1937年和1962年 香港颱風故事 v (溫黛)的大颱風洗禮,我們必須以史為鑑,不可掉以輕心! 蔡博士亦提到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撰寫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的詩歌:「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髮。兩 巖雖云牢,木石牙飛發。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浪沒。」認為在唐代的 屯門受颶風影響時所出現的波浪是指風暴潮。不約而同,早前我也 與劉智鵬教授討論過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 〈沓潮歌〉:「屯門積日無 回 ,滄波不歸成沓潮……」也提到昔日的屯門有「沓潮」這個現象 出現,他在此詩的序中說:「元和十年(815年)夏五月,終風駕濤, 南海泛溢。南人云:『沓潮也,率三歲一有之。』客或言其狀,因歌 之。」 對比唐代劉恂所撰的 《嶺表錄異》 所載:「沓潮者,廣州去大海 不遠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風,當潮水未盡退之 間,颶風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濤溢岸,淹沒人廬舍,蕩失曲稼,沉溺 舟船。南中謂之沓潮,或十數年一有之,亦繫時數之失耳。俗呼為海 翻,為漫天。」沓潮即是風暴潮就相當清楚了,而且原來屯門因為颶 風和風暴潮在唐代已經為詩人墨客所認識。當中有趣的是,〈沓潮歌〉 和 《嶺表錄異》 都提及沓潮出現的頻率(分別為「率三歲一有之」和「十 數年一有之」)。更有趣的是,明代的 《新安縣志》 也有記載沓潮:「朝 曰潮,夕曰汐。自東南大洋,道佛堂門,至南頭大海,一派而上,分 vi 序 五節。……八月中,潮較大。值颶風作時,早潮阻風不得落,晚潮復 至,波濤洶湧,往往飄廬舍,沒禾稼,壞舟楫,謂之沓潮。或數十年 一有之。」但所提及沓潮出現的頻率卻是「或數十年一有之」,比唐代 的「率三歲一有之」和「十數年一有之」較為疏落。我們今天大概每幾 十年才出現一次顯著的風暴潮,唐代時氣候較為溫暖,海平面高度較 近代高,會不會是引致風暴潮較頻密出現的原因?而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