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docVIP

“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doc

  “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 摘要:《山海经.荒经》为中国文学中荒远怪异意象和荒诞无稽观念提供了政治地理的原型。时间的古和空间的远是对荒的想象之条件。在儒家正统意识控制下,文化代码系统专用荒怪异之类象征边缘性和异端性的语汇来为王化之外的空间和事物命名。而与中心 和秩序相对立的荒的理念也为一切反叛和挑战正统价值的言论找到立足点。贾宝玉来自大荒山,庄子、曹雪芹等标举荒唐言,皆为其例。 关键词: 大荒 荒怪 想象的政治地理 边缘与中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000-5919(2000) 《红楼梦》这部120回的长篇巨著是如何开始叙述的?熟悉该书的人马上就会想到曹雪芹故弄玄虚般地安排的那个宇宙时空的极限场景: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⑴(P1) 贾宝玉红尘历劫,来到人间富贵场温柔乡走一遭,他的终极却早自女娲补天之际,也就是所谓开辟之地之初。他的终极出处被曹雪芹确认为大荒山无稽崖,这究竟是什么地方呢?用现代人的语汇来说,那就是远在天边、无从稽考的地方。何以见得?脂砚斋给《红楼梦》一书的前身《石头记》所加的批语中说。 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⑵(P4) 从大荒山无稽崖的具体意象,到荒唐无稽抽象判断,表现出隐喻的功能转换原理:隐喻不仅是文学想象和修辞之工具,而且也是制约着个人思想行为的价值观念。⑶(P3)《庄子?天下篇》自述庄周的著述风格时曾用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形容。看来特别喜好庄子的曹雪芹是有意套用庄周的措辞来为他笔下主人公的出身做出欲露故藏的交待,同时也为他这部满纸荒唐言的世情小说张本。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脂评:自占地步。自首荒唐,妙! 荒唐无稽看起来不可追究,但实际上都还是各有出处的。确切言之,《山海经》中的《大荒经》早已为大荒山提供了想象的原型;而《尚书?大禹谟》中无稽之言勿听的训戒则给庄子的无端崖和曹雪芹的无稽崖乃至庄子的无何有之乡、无极之野、芴漠无形等预设了禁果及破禁的逆反冲动。 弗莱指出:如果我们不承认把一首诗同另一首的诗联系起来的文学意象中的原型的或传统的因素,那么从单一的文学阅读中是不可能得到任何系统性的思想训练的。....把我们所遇到的意象扩展延伸到文学的传统原型中去,这乃是我们所有阅读活动中无意识地发生的心理过程。一个象海洋或荒原这样的象征不会只停留在康拉德或哈代那里:它注定要把许多作品扩展到作为整体的文学的原型性象征中去。白鲸不会滞留在麦尔维尔的小说里:它被吸收到我们自《旧约》以来关于海中怪兽和深渊之龙的想象性经验中去了。⑷(P153-154)本着这种从整体考察局部的批评原理,曹雪芹笔下的大荒山意象只有还原到中国文学传统中对荒远渺茫的想象经验中去,方可得到透彻的解析。在这方面,具有本源性和奠基性的一部古书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上古典籍中唯一的以荒为其篇名的书,也是大荒山意象的最早出处。《山海经?大荒西经》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⑸(P413) 在这短短的数十字中就出现了三种以荒为名的意象:大荒、大荒之山和三面一臂的神人大荒之野。先看大荒,这并不是专用的地名,而是泛称边远荒凉之地。《大荒东经》也说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左思《吴都赋》沿用此意象: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刘逵注:大荒,海外也。这一意义的荒又可加上指示方位的定语,称作四荒或八荒。 《楚辞》是《山海经》以外最多言及荒之意象的先秦古书。《离骚》中云: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朱熹注四荒云:四方绝远之国。看来荒的想象同距离感有一定关系。空间上的绝远是荒的条件。那么,究竟远到何种程度呢?《大荒西经》所说的日月所入和《大荒东经》所说的日月所出透露了答案:远到空间上不能再远的地方。古人相信太阳月亮的出入之处在天地交界的东极西极,那也是想象中世界的最边缘处。《尔雅?释地》讲到四荒的所在: 觚竹、北户、西玉母、日下,谓之四荒。 这是中原人心目中四方荒远之地。觚竹即孤竹,相传为北方山戎所居之地。北户在极远的南方。《淮南子?地形训》又称作反户。高诱注:在向日之南,皆为北向户,故反其户也。旧说以为指日南郡,在今越南中部。但是开北户以向太阳的情况在越南见不到,倒是南半球的典型现象。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