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西湖交通.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申遗时代”西湖交通

“后申遗时代”西湖景区交通发展与管理转型的思考 【摘要】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交通问题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矛盾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在评估交通现状和分析问题成因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遗产区的交通发展应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型为以过境分流、需求管理、公交优先为主导的管控模式。本文从定性、定量和定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交通策略与措施,为杭州西湖“再活千年”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西湖 世界遗产 交通问题 转型 背景介绍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遗产区总面积为33.23平方千米,作为近60平方千米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遗产区主要包括城市与西湖的交界区域、西湖水体和环西湖的山体,如图1所示。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范围[]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该环境物质、能量、信息的转运传输功能,维系着城市生产与消费的平稳运行。然而,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促进并改善城市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同时,也给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城市机动车和交通量的迅猛增加占用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对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城市气候及温室气体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西湖申遗成功后,遗产区的城市交通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现状过度的机动化交通不利于遗产区的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保育。因此有必要尽早开展前期工作,以降低机动化交通为目标研究论证遗产区的交通发展模式的改变。 遗产区交通转型发展的需求 2.1 遗产区交通问题的现状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主要为两大交通问题,即遗产区内过境交通压力和旅游交通压力。过境交通压力造成遗产区内道路交通流量过于饱和,对遗产区内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造成负面影响。旅游交通压力造成遗产区内部分区域游人过密、游览组织困难,对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不利。 城市过境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双重压力还造成了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的道路车流在工作日期间出现了早晚通勤高峰的拥堵,周末和旅游旺季出现了遗产区某时段的大面积路网拥堵。由于道路运行状况不理想,景区公共交通发展困难,长此以往将会降低景区旅游吸引力。 2.1.1过境交通问题 为把握遗产区现状交通运行特征,在2010年6月中旬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交通专题研究》[2],并开展了工作日和周末的交通流量调查,共计在遗产区周边的灵溪隧道北出口、公交玉泉站等12个道路调查点开展12小时的流量调查,如图2所示。调查分析数据以虎跑路为例,该点的交通调查流特征数据如图3~5所示。 遗产区周边的12个道路调查点分布 虎跑路周二与周末12小时机动车流量对比图 工作日虎跑路过境交通与景区交通的流量关系图 工作日虎跑路过境交通与景区交通的流量构成比例关系图 根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交通专题研究》成果,可以分析认为: (1)现状遗产区道路总体上流量过大、饱和度过高。遗产区内绝大多数道路均为双向两车道的低等级景区道路,而根据实测交通流数据分析,部分道路高峰期间单车道的流量已经超过1200PCU/h/lane。遗产区的道路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饱和度已接近1.0。 (2)现在遗产区内道路承担的过境交通功能太强。通过工作日与周末交通流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日期间在遗产区周边主要道路节点全天过境交通量约占总交通流量的40~50%,早晚通勤高峰过境交通占总交通流量的70~80%,如图3~5所示。 2.1.2旅游交通问题 近几年来杭州通过综合整治使遗产区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逐步实现西湖环湖公共绿地的免费开放,遗产区的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游客容量逐年增加。随着我国黄金周制度的推广和近年来休闲旅游的兴起,双休日、节假日大量车辆进入遗产区,景区交通不堪重负,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临极大压力。 2.2 遗产区交通问题的成因 2.2.1城湖一体格局特征与城市交通需求的影响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使杭州城市与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的关系十分密切,使西湖景区超负荷地承载了城市交通功能。首先,西湖风景区处于城市西南,自成一体系,城市西南象限路网因西湖风景区而进行结构性调整,客观存在城市交通穿越景区的需求。随着景区灵西隧道的开通,景区内部部分现有道路资源功能界定不清,过境交通与旅游出入交通很难进行有效分离。其次,近几年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发强度日益提高,尤其是西湖周边区域。机动化趋势日益明显,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往往无法担负过快增长的机动车出行需求,城西与城东之间机动车交通借道景区道路通行的现象日益加剧。再次,在景区过境交通无法避免的前提下,服务过境交通的专用公交没有跟上,造成小汽车过境交通穿越遗产核心区成为无法避免的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