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沙洲过河通道设计说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植县河口乡沙洲村 大沙洲过河通道设计说明 桑植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一五年一月 院 长 : 总 工 : 设 总 : 勘测设计人员: 目 录 设 计 说 明 一、概述 大沙洲过河通道位于桑植县马合口乡沙洲村沙坪组、沙洲组交界处,澧水中源大沙洲河上。该段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多年来,沿河两岸村民生产、生活,小孩上学全靠涉水过河,交通极为不便,该段还是沙坪组、天窝组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为方便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当地政府和村组强烈要求解决当地村民出行不便的现状,我公司受桑植县河口乡政府的委托对此过河通道进行测设。该过河通道的修建,将大大改善沙洲村沿河两岸一千多人的生产出行问题,对本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当地群众多年来的迫切愿望。 二、工程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级标SL252-2000)查得,该过河通道工程等级为V等,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均按5级设计。 三、设计依据 1、《水利水电级标SL252-2000) 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 3、《水闸设计规SL265-2001) 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DL5077-1997) 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四、水文气象、地质等情况 1、水文气象资料 1)水文资料 大沙洲河流域内无水文测站,在澧水北源上设有凉水口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877km2,与大沙洲河流域面积(71.35km2)相差太大,不适合作为参证站。因此Bernolli)能量方程试算法,水面线的推算中计入沿程水头损失,弯道、断面收缩、扩散以及各桥梁等阻水建筑物处局部水头损失。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得工程实施前相应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436.01 m,2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436.54 m。工程实施后水文分析及调洪演算(以河床底面高程434.07m为起算水位)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得10年一遇设计洪水(P=10%)时的相应水位为436.25m;20年一遇校核洪水(P=5.0%)时的相应水位为436.68m。 通过以上计算成果可知,工程实施前后通道涵管处水位稍有抬高,2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436.68m<上游耕地地面高程437.03m,不会造成上游耕地淹没。 3)气象资料 大沙洲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很大,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气候的形成,主要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所控制,北方寒流频频南下,造成干燥寒冷气候;夏季则为低纬海洋暖温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春夏之交,正处冷暖气流交替过渡地带,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造成阴湿多雨,天气多变。简言之,本区气候特性为:严寒酷暑期短,夏热期长;春湿多变,寒流频繁;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垂直差异大,小气候明显。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受寒潮影响,气温低。入春后,受西南湿润暖气影响,往往形成雨季。 大沙洲河流域邻近湖南省最大的暴雨中心八大公山,年最大24小时雨量373.8mm,多年平均雨日156d。流域内暴雨以气旋所在地造成的锋面暴雨出现机会最多,出现时间多为5~8月,暴雨范围一般属区域性,一次暴雨一般历时不超过三天。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3℃,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低气温-10.2℃(199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71年7月26日),相差50.6℃。 降雨量:流域内雨量充沛,八大公山多年平均降水量2196.1mm(凉水口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701.0mm),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2%,尤其以6~7月最为集中,最高的1980年6~7月降水量达1198.5mm,占全年降水量的44.8%;最大日降水量达273.2mm(1969年7月3日),最大年降水量为3687.2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1686.0mm(1994年)。全年降雪日数在7~15天左右。 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 蒸发量:历年平均蒸发量1014.7mm; 多年平均风速:1.4 m/s,瞬时最大风速:20m/s(1963年8月17日); 多年平均日照数:1297h。 2、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位于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谷罗山——廖家村向斜构造中。区内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区域上的谷罗山—廖家村向斜经凉水口、两河口,延伸至廖家村。南北长71km,东西宽12km。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整个工程分布于该向斜构造中部,岩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21—87°,向斜轴部岩层产状稍为平缓,两翼岩层稍陡,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区内发育二条区域性大断裂构造,西边一条断裂始于谷罗山,经凉水口、两河口,延伸到廖家村;东边一条从山羊溪延伸到打鼓泉。两条断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