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研究仪及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对比研究.docVIP

生化研究仪及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对比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化研究仪及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对比研究

生化研究仪及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对比研究快速血糖仪具有简单、采血量少、方便、结果快速等优点,但不易质量控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准确、易于质量控制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快速血糖仪与生化仪检测血糖值出现差异的现象,因此,探讨、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本组糖尿病患者135例,男80例,女55例,平均年龄53?9岁。 仪器和试剂: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GLU试剂和朗道质控血清;快速血糖仪及配套原装试纸条。 方法:用快速血糖仪POCT测定患者末梢GLU,测定前仪器进行校正;同时采集患者静脉血2ml送实验室检测,实验室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结果 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 以上135例患者生化分析仪测定均值11?57mmol/L,快速血糖仪(POCT)测定均值12?45mmol/L,血糖仪比生化仪平均结果偏高0?88mmol/L,平均偏高7?61%。 讨论 快速血糖仪(POCT)测定的是末梢血中包括RBC在内的诸多物质中的GLU含量;生化仪测定的是血浆(清)中的GLU含量。血浆(清)样本不含RBC,避免了RBC利用、消耗样本中的GLU,理论上血浆(清)的GLU值应高于末梢血,但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排除其他影响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血液离体后RBC不断从血浆中摄取GLU,若不及时分离血浆可明显影响血中GLU检测结果,因此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分离测定。有资料表明,室温自然凝固的标本,血清GLU每小时下降约7%,第1~3小时下降明显,18~24小时血糖已降至23%~33%[1]。该次对比实验135例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主要可能为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较长所导致的,其中包括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标本送达实验室及实验室处理标本时间。因此,临床或实验室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分离血浆(清),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罗南英.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33-4334. 表1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mmol/L) 测定结果 范围划分例数实验室生化 仪测定均值POCT血糖仪 测定均值测定结果 范围划分例数实验室生化 仪测定均值POCT血糖 仪测定均值6.5~7.0106.616.937.1~7.557.257.427.6~8.067.767.998.1~8.528.168.398.6~9.038.718.869.1~9.5129.299.429.6~10.0109.629.8310.1~10.5610.3210.4610.6~11.0310.6810.8511.1~11.5811.3011.4411.6~12.01211.6911.8712.1~12.5512.2612.4312.6~13.0712.8112.9613.1~13.5513.1613.4213.5~14.0213.7913.9414.1~14.5314.2414.3914.6~15.0414.6814.8115.1~15.5715.3015.4515.6~16.0515.6915.8816.1~16.5616.2616.4616.6~17.0616.7517.8317.1以上822.6224.93毛刺状。目前体层摄影观察肺门处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血管和肿大淋巴结等方面是很好的方法,可尽早诊断,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谭家活,谢少英,谭婵喜.42例肺癌误诊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4,4(8):51. 2肖宝臣,江虹.X线胸片与CT诊断肺癌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256. 3毕朝辉,衣春娜.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和临床诊断特点[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254-255. 4吴笋.肺癌的病理分型与X线诊断[J].内蒙古中医药,2008,9:98-100. 5李丽霞,胡春梅,易来龙,等.肺癌X线平片误诊14例分析[J].现代医院,2009,9(7):70. 6王伟,任雪丽,崔国发.陈旧型肺结核合并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及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6,1(9):40-41.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