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docVIP

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

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 摘要: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叙议结合,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其内容睹物思人,情思如缕,抒发“物之得失聚散,人之生死离别”的思想感情。本论文将从物不由人和不如愿两个方面来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 《金石录后序》 关键词:李清照; ;物不由人;人不如愿 前言 “不独俯视巾帼,直欲压到须眉”的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以“易安体”独树一帜,自创一格而闻名于世,后人大多关注于其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李清照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曾这样评价过李清照的散文佳作《金石录后序》“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町畦之外。”李清照虽然以词名世,但其在文章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散文《金石录后序》则是其在文学领域卓越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作为一篇跋文,既为丈夫赵明诚其书《金石录》而写,更为其人赵明诚而写,睹物怀人,情思如缕,物之得失聚散,人之生死 “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离别。 ” ,多少往事涌至心头,记忆的长河,流淌着欢声笑语,也流淌着抽噎悲泣,可谓情真意切,撼人肺腑。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虽然是其为故夫赵明诚的金石学名著《金石录》一书所作的序言,但是这篇散文却是匠心独运,在剪裁,叙事,抒情等方面却迥别于一般书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浦江清先生对李清照的 “此文详记夫妇两人早年生活嗜好,《金石录后序》有一段较为中肯的评价:及后遭逢离乱,金石书画由聚而散之情形,不胜死生新旧之感,文情并茂之佳作也。此文体例虽属于序跋文,以内容而论,亦同自叙文,清照本长于四六,此文却用散笔,自叙经历,随笔提写,其晚景凄惨郁闷,非为文而造情者,故不求其工而文自工也。”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特点最出色的在于它的情感叙事,而 下面将从“物不由人”和“人不如愿”两个方面试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情感叙事。 一. 物不由人 “得之艰而失之易”是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点睛之笔,而在这篇散文中李清照所撰的重点则放在了叙述金石书画的“得之艰而失之易”上面。南宋的洪迈就《金石录后序》的叙事旨归而建言,他说:“其妻易安居士,平生与词同志,赵殁后,愍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极道遭罹变故本末。”(《容斋四笔》卷五)。洪迈不仅以此番言简意赅之语叙述了该序的主要写作内容,也准确地道出了洋洋两千字的《金石录后序》的叙事脉络。在李清照 1的《金石录后序》中对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抄录、辨别、考证,认识和判断以及后来这些金石书画的丢失作了详细的描写,对于这些金石书画的得失聚散,下面将从“得之艰”和“失之易”两个方面对金石书画的物不由人进行情感叙事角度的论证。 一 得之艰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对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抄录,辨别,考证,认识和判断作了详细的描写。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一句“可谓多也”点出了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在收集、整理、抄录、辨别、考证,认识和判断金石书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赞扬与一种从心底由内而外的自豪感。说明了夫妇两人在金石书画方面的巨大造诣。同时也为后文夫妇两人对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物不由人的情感经历埋下伏笔。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素贫俭”,道出了赵,李两家虽是官宦家族但都是寒族,一直以来都清贫简朴。因此才有了为了换取金石文物而“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的窘境。抒发了夫妇两人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仍旧想办法购买金石文物。实则间接地体现了在如此贫俭的情况下这些文物的来之不易。 “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也看出了夫妇两人对金石文物的执着爱好。赵明诚通过父亲以及亲戚的所处的地位关系“尽力传写”,看见古今名人字 。画以及夏商周的奇器则“脱衣市易”“尽力传写”与“脱衣市易”写出了赵明诚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金石文物,加上“日就月将,渐益堆积”点出了两 2人金石文物收集的得之艰。面对要价二十万钱的《牡丹图》,夫妇两人把它 。留了两夜仍然没有法子筹到钱而“相向惋怅者数日”“岂易得耶?”一句反 “质衣”问直接对李清照内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