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综41题

文综41题 类型 1、对比两个图片、文字材料、目录等 2、只是一个材料,另外一个是课本中已知的,隐含对比。 3、小论文式。 4、同意哪个观点式。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遭到这样的衰落决不是英国统治的最坏的结果。不列颠的蒸汽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末,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他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 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认为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观点二:认为殖民扩张有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体制,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转型。 评析: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应辩证分析,综合理解。 首先,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之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这些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如近代西方国家在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割占土地、抢夺财富、掠夺资源,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中国的贫困落后。从此角度来说,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客观地说,列强在侵略的过程中,也把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观念等传入了非西方国家,让这些国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了他们的觉醒。如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对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消亡和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从此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进步。? 综上所述,列强的殖民扩张,带来的是双重性后果,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方面是破坏性后果,一方面是建设性后果。 ?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 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析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 【参考答案】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l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 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中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 “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12分) 41.(12分)赫鲁晓夫改革在中外史学界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改革是没有经过周密思考、仔细权衡,没有经过实际的试验。……是赫鲁晓夫对农民,也是对全体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材料二 赫鲁晓夫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恢复社会主义法制,更多地关注农业的发展等,尽管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但起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