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农田土壤质量和其农业管理影响.pdf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农田土壤质量和其农业管理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M中游边缘绿洲农…十壤质量及Je农业管理的影响 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换的对应微生物的数量,因而常被用于评价土壤的生物 学性状。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微生物量碳(MBC) 和微生物量氮(MBN)转化迅速,能在检测到土壤总碳或总氮之前表现出较大 的差异,是更具敏感性的土壤质量指标。 土壤酶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它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如腐殖质 的分解和合成、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的分解及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水解与 转化和土壤养分循环等。同时土壤酶大都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其次是植物(根系) 和动物的分泌。许多研究表明,土壤酶少活性与土壤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性状有较好的相关性,因而被认为是土壤质量的综合性生物学指标。 土壤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蚯蚓和土壤线虫群落作为土壤质量的指标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美国学者Neher于1988年指出,线虫群落(nematode community)可 eta1. 对沿海地区沙丘土壤生态演替过程具有很好的生物指示作用。Pankhurst (1997)针对不同农业管理条件下土壤生物学物性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田间试验研 究,目的是评价土壤生物学特性作为土壤健康指示生物的有效性,他们选择的土 壤生物学指标有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假单胞菌总数,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真 菌,菌根真菌,植物根病原菌,土壤中型动物,蚯蚓,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强度, C和N的矿化量,纤维素分解量,土壤酶活性等。由于上述这些生物学特性对农 业管理具有响应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的生物指示作用指标。 1.3土壤质量重要指标的研究进展 在土壤质量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中,作为土壤结构基本单元的 土壤团聚体在维持土壤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影响土壤水热传输、土壤养分保 持、供应和转化、土壤抗侵蚀能力、根系的穿透和发育、以及影响土壤有机碳的 and 稳定和周转等(BronickLal.2005),因而是反映土壤质量极其重要的综合性 指标,其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Diaz—Zoritaet’a1.,2002)。 土壤有机碳也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碳水平 有利于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和养分供应、提高土壤肥 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王1:境’jT.程研究所博.L后科研报告 et 力和生产力(Karlena1.1997),进而可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此外, 土壤可以作为大气C02的重要碳汇,增加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对缓解全球尺度 et 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着重要作用(Younga1.2003)。 1.3.1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土壤团聚体是由矿质颗粒与有机无机胶结物质结合形成的次生颗粒 (Bronickand Lal,2005)。土壤团聚体动态及稳定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 环境、土壤管理、植物种类、以及土壤性状如矿物组成、质地、SOC含量、成 土过程、微生物活动、交换性离子、土壤养分保持和土壤水分含量等(Kay,1998)。 步细分为不同的粒级。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胶结物质和C、N的分布等性状上 存在显著的差异。 1.3.1.1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机制。团聚体形成的等级理论提出:微团聚 体结合在~起形成大团聚体,t有机分子(OM)对粘粒(C1)和多价阳离子 (polyvalem and Bremner,1967)。微团聚体 步结合形成大团聚体【(CI—P—OM)也(Edwards and 内部的胶结比微团聚体之间的胶结更为牢固(EdwardsBremner,19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