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髋暨膝关节置换术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pdfVIP

某医院髋暨膝关节置换术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医院髋暨膝关节置换术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

某醫院髖暨膝關節置換術之手術部位感染調查 1 1 1 1 2 1 劉勝芬 鄭舒倖 莊意芬 黃婉瑩 魏寬毅 駱惠銘 1 2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感染管制小組 骨科 歐美先進國家十年來膝與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方法、置入物的材質 與設計都有長足的精進。感染率約下降到0.5%到2%。本國的文獻則 甚少討論關節置換術的感染率。為瞭解台灣有關關節置換術感染的情 況,我們回溯性調查了二年六個月的本院關節置換手術個案,針對膝 髖關節置換術感染的危險因子、感染菌種、治療及預後等做一探討。 本調查收集關節置換術病患共68人,感染率為20.6%(膝關節置換術 感染率29.3%、髖關節置換術感染率7.4%)。其中57.1%是在術後門 診追蹤時才發現。經個案對照研究資料顯示,有統計上差異之變項為 年齡及平均住院天數。其他潛在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並無關連。細菌 的採檢方法不良(多用棉花棒沾取傷口處),使得致病菌的來源判斷困 難,多為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預防性抗生素使用 時間高達5.2天,與一般建議不同。建議增進手術預防性抗生素的正 確使用,以期日後能降低感染率。我們也強調手術後門診追蹤應列入 感染管制作業的標準流程,以確實追查到手術感染的個案。(感控雜 誌2002;12:205-13)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院內感染 前 言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骨與關節的手術方法,及置入物的材質與設 計都有長足的精進,延長老人及外傷病患關節的壽命。然而感染卻伴 隨著而來。膝與髖關節置換術在傷口分類上雖屬清潔傷口,但由於手 術時間較長、有植入物、因此仍有機會發生感染。 引起植入物的相關感染有三個途徑:(1)在手術時微生物直接移植入、 (2)血流感染期間散佈到植入物或(3)由鄰近組織感染擴散到植入物 [1,4]。又關節置換術後感染依發生時間可分為早期感染、延遲性感 染及晚期感染。早期感染為手術後3個月內,出現感染的症狀和癥候。 延遲性感染為手術後3個月至2年內。晚期感染為手術後2年之後, 出現感染的症狀和癥候[1,4]。文獻指出手術後12週內發生之急性感 染佔40%,延遲性感染術後12週至2年佔45%,2年後發生的晚期感 染則佔15%[1]。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十萬人髖關節和二萬人膝關節的關節置換術被執 行。在英國每年有6萬人做髖關節置換術,關節置換術約佔骨科手術 的10-15%[2]。近10年來膝與髖關節置換術感染率約為0.5%到2%[3]。 本國文獻則甚少討論關節置換術的感染率。為瞭解本院關節置換術後 傷口感染情形,我們回溯性調查了二年六個月的本院關節置換手術個 案,針對膝髖關節置換術感染的危險因子,感染菌種治療及預後等做 一深入的瞭解。 材料與方法 本調查收案的對象為86年6月至88年12月止,在本院初次做全 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或全髖關節置換術 (totalhip replacement; THR)的住院病人,每一個案至少連續追蹤 1年。已在他院做TKR 或THR 的個案,而後來本院做校正手術 (revision)或擴創術(debridement)者,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我們 採回溯性研究方法,收集個案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院日 期、出院日期、入院診斷、宿疾、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手術日期、 手術時間、手術方式、麻醉危險度、傷口類別、導尿管、真空引流袋、 手術前預防性抗生素的類別及使用時間、手術後抗生素使用及時間和 傷口部位的細菌培養,出院後繼續追蹤的月份。 將個案分為感染組與對照組,感染組為追蹤期間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的 個案,其餘則歸為對照組。感染定義係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Prevention; CDC)1992年版外科 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定義並參考相關文獻後修正為: 1.切開傷口感染:切開傷口感染發生於手術後三十天內且有膿樣分泌 物,2.深部外科傷口感染:有異物植入(implant)時,其感染發生在 手術後二年內。感染與該手術有關,感染範圍包括深部軟組織之切口, 且有局部紅腫、疼痛、有膿樣分泌物等[6],感染率的計算為傷口感 染人次除以手術次數,以百分比計算。 麻醉危險度係根據美國麻醉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