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成果及专家信息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成果及专家信息
2017年4月
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科技成果简介
一、汽车制动环保型摩擦材料制造技术
提供技术成果专家:周文龙
产品和技术简介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迅猛增长,制动摩擦材料(刹车片)作为汽车易损耗品,其市场发展前景空间巨大。特别是目前我国汽车制动摩擦材料高级产品匮乏,企业自主研发进步缓慢。高品质刹车片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出口基本仍以贴牌和代加工为主导。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价廉质优,随着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必将成为摩擦材料产业的世界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针对纤维混杂树脂基摩擦材料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掌握了纤维复合摩擦材料的组分与力学性能、摩擦系数、抗热衰退性、耐磨性等交互影响的规律。在降低树脂用量、减少限制使用金属和化合物的含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研制的环保型摩擦材料的抗热衰退和减噪性能优异。开发了适应不同类型轿车使用的摩擦材料系列配方及制备工艺等技术,为项目实施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项目研发的制动摩擦材料适用于制作轻型车和轿车盘式制动器,其中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摩擦系数)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少数原料配比,在0.35~0.50范围内进行调整,对其他性能没有明显改变,不含有潜在有毒物和限制使用物,如Cu含量低于5wt%。目前国内普通产品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优等产品可以达到行业标准。本项目的研发产品处于国内高级品水平,多数指标优于高级品的性能。
本项目研发的制动摩擦材料可应用于各类轻型车和轿车盘式制动器。
二、内燃机污染后处理技术
提供技术成果专家:苏庆运
产品和技术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急剧膨胀使得国的总体生活水平,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质和空气质量却是2013年全面实行机动车国四排放法规,2017年全面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法规,北京等大城市酝酿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法规,机动车改装也陆续试点运行。
由于发达国家借力于汽车工业发展上的先机,掌握甚至垄断了大多数系统和零部件开发关键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对中国的自主开发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以市场换技术”并不能真正带动核心技术的突破,致使大多数相关企业仍然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大连理工大学长期以来在内燃机燃烧排放控制方面深入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发动机后处理研究、汽车发动机排放
姓名:
?徐兆超
性别:
?男
类别:
?研究员;优青;百人
学科:
?分析化学
职称:
?研究员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411Email:
?zcxu@dicp.ac.cn
地址: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
?116023
简历介绍:
??? 徐兆超,男,1979年生于山东青岛,2001年和200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作为赫考尔?史密斯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以”百人计划”引进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成立“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创新特区研究组并任组长,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细胞以及活体中的成像和与人类健康及疾病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荧光探针与细胞成像,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的荧光标记和荧光识别,和癌细胞荧光识别和活体检测。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大连理工大学十佳博士论文。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Bio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论文33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他引次数超过1700次,h指数2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专家简介
人才信息
姓名:
?冯亮
性别:
?男
类别:
?研究员;百人
学科:
?分析化学
职称:
?研究员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电话:
?0411Email:
?fengl@dicp.ac.cn
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
?116023
简历介绍:
??? 冯亮,男,1978生于湖北武汉。2000年和2005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和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奖得主Paul C. Lauterbur教授;2007年至2009年转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Kenneth S. Suslick教授课题组。2009年底回国,加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得择优支持。
??? 研究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