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人及“刑事诉讼物”之关系—以人本主义视角看刑事诉讼法修改
论人及“刑事诉讼物”之关系—以人本主义视角看刑事诉讼法修改
【内容提要】刑事诉讼活动的产生由来已久,但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以及如何对待刑事诉讼活动等问题却始终众说纷纭。通过人与刑事诉讼活动关系的探讨,可以看出,《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际上是人依据刑事诉讼活动之“物“性进行立法,法赋予人刑事司法权,人使用司法权获得“物质利益“,即人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用物、享受物、改造物的受益过程。
【关键词】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物” 刑事司法权
[Abstract]criminal activities have been, but what some people associated with criminal activities, criminal activities in the stand, how to deal with people issues such as criminal activities are always different. Throug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eople with criminal activities, can be seen in the revised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on the basis of criminal activity is “material“ rather legislation. Criminal Justice Act gives people the right to the use of judicial power to “material interest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s a criminal activity by objects, the enjoyment of goods, the benefit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Key words]“Criminal Material”; Criminal jurisdiction
哲学基础问题中人的对立面是物,所以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人类出现以后,物质世界便有了创造者,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便发了对象性关系,物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从“自在”的存在状态转化为“为人”的存在状态,自然物在不断地转化为人造物。在此意义上,人类的刑事诉讼活动可以说具有“人造物”的特性,其也可以用“刑事诉讼物”的概念方式来表现。“刑事诉讼物”的概念表达了一种人对“物”的支配关系,它建立在主体(人)对客体(刑事诉讼活动)所拥有的主宰和支配的权力之上,反映出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刑事诉讼活动看作是为自己而准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去征服、改造和利用的一种“物”,刑事诉讼法则是该“物”的外在表现形式。物的内核是固定的,物的外在表现则丰富多样。尽管不同时代“物”的外在形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物”的基本理念是共同的。笔者试图从人与物关系的角度来诠释人与刑事诉讼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人本主义的视角来看刑事诉讼法之修改。
一、“刑事诉讼物”概念的引入意义
(一)确定了刑事诉讼活动本质属性的不可改变性
世界被划分为主体与客体。虽然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种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利用而获得肯定的评价,但客体的客观存在性、自身的固有属性却不随主体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赋予刑事诉讼活动“物”的概念是人对刑事诉讼活动这一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的浓缩和概括,确定了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使之与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物”的概念将刑事诉讼活动定格,使刑事诉讼立法“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刑事诉讼立法如何变化,刑事诉讼活动的根本性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为刑事诉讼法只是“刑事诉讼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此意义上,刑事诉讼立法必须依据“刑事诉讼物”的本质特性来制定,只能用以表现“刑事诉讼物”的性能,而不能破坏和毁灭物的性能。虽然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可以任由人的主观意志而不依据“刑事诉讼物”的属性,但这将偏离事物本来的轨道,是面目全非的“物”的外化形式,不能发挥“刑事诉讼物”应有的功能。
(二)塑造了刑事诉讼活动的自我氛围
刑事诉讼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其性能的“物”,是人的目的性塑造出来的法条化的社会活动“物”。人作为世界的主体有着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将各种社会存在为我所用,以尽物效。人将刑事诉讼活动外化为法律条文,以规范刑事诉讼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体现“刑事诉讼物”的性能。因而“刑事诉讼物”概念的引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主体地位.doc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地位.doc
- 论业主收房纠纷法律责任认定及救济.doc
- 论个人征信信息适用.doc
- 论个人秘密刑法保护.doc
- 论个体自由及婚姻制度.doc
- 论中国“行政强制措施”概念演变及定位.doc
- 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司法制度及实践中几个问题.doc
- 论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及竞争法冲突及协调.doc
- 论中国传统农业“效率空间”及相关问题.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最近下载
- 《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年版)》.PDF VIP
- 2023年北京市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南通大学2023-2024学年《病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docx
- 胸部损伤-教学课件.ppt VIP
- 某银行数据中心搬迁整体实施方案.pdf VIP
-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2020年秋)-麦肯锡-224页正式版.pdf VIP
-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体检标准.doc VIP
- 入党申请书时事政治精选五篇.docx VIP
- 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监理规划49943.doc VIP
- 高中英语3500词【打印版】乱序版3500词汇(带音标120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