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瞳孔里的暗杀者”
——论顾城诗歌“非童话性”死亡意识
专业姓名指导教师:/最后石块也会发芽”,或许便是顾城不愿相信现世却也不得不对世俗妥协的真实写照吧?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终究不得长久,空留下两千多首诗歌,在向我们透露着明亮的梦境下的星星点点的孤独和抑郁,或是死亡。
顾城在1992年底接受德国《袖珍汉学》杂志采访时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演变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然阶段(1969-1974)、文化阶段(1977-1982)、反文化阶段(1982-1986)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①由此,很多学者将顾城的诗歌创作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或者童话、反童话和海外三个时期,但无论哪种分类,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顾城早期的时候都是以一种童话的面目示人。不带任何的负面情感,是一种纯澈的、晶莹的、如同梦境一般的想象和预征。不过笔者以为,在顾城的成长经历及个人与世界的极端冲突下,顾城的诗歌从一开始便带有浓到化不开的死亡情节,这样的死亡意识一直陪伴着他,从他手指在沙滩上划下第一笔的时候起至他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止,一直没有离开过。笔者将以顾城自己划分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分别论述顾城诗歌的“非童话性”死亡意识。
2.自然阶段的黑暗萌芽
1968年冬,顾城12岁,他开始了辍学放猪的生活,也写下了一首揭开他心灵路途的小诗——《星月的来由》。
星月的来由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笑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12岁的顾城在196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坐在树下,仰望星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里,对于星星月亮的好奇也有很多,但像顾城这样表达出来的可谓并不多见。为何树枝会去撕裂天空,是因为天幕厚重,遮住了所有天外的亮光,让人压抑愤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太阳”、“光明”是顾城很爱使用的意象,隐喻着他内心想要单纯想要质朴想要无忧无虑如孩童般的美好。可在他12岁的小小的心灵里,一种极端抗争的姿态在开始萌芽,既然天幕遮住了亮光,那便用树枝捅破几个洞,透出来的光亮或许是微笑的,但也只有那么几个窟窿而已。顾城童年时候的经历不仅压抑了他成长的路径,也在他的诗作中反映了出来。
15岁的顾城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了《生命幻想曲》,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探索,带着极具英雄主义的情结,却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惶恐和迷茫。
生命幻想曲(节选)
……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他带着极其强烈的生活热忱,与那个年纪所有的少年一样,想要“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也希望“太阳做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诚如前文所说,“太阳”在顾城的诗歌里一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用太阳指引着方向必将走向光明。但是在《生命幻想曲》里,顾城犹豫了,徘徊了,他觉得“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一种生命无法被自己掌控的悲哀萦绕其间。失去了太阳的指引后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是什么让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有着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惶恐感?即便是有百里香和野菊,有蟋蟀在抖动琴弦,但是这美丽自然的童话世界也引不起任何生的兴趣,一旦“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但是年少的顾城不愿意向世界屈服,他仍旧希望在马匹累了,自己还能够赤着双脚,走遍整个世界,这或许便是他一开始便展露出来的积极愿望吧,只是在他自己认为的自然阶段里,对于世界的绝望与死亡意识正在开始萌芽。
年少的顾城经历坎坷,随父亲下放至乡下的几年时间,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本他童年时幸运翻得的《昆虫记》,也是影响他早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他对自然中的万物精灵深深着迷,并在诗歌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深深地体现这自然的痕迹。这时的他虽然对这个世界有着不信任的警惕感,却也依旧想着要积极入世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都印上自己的足迹。只是他内心无法承受的阴暗重量正在开始萌芽,这也是导致他未来诗歌的创作逐渐转向破坏再重新回归自然的伏笔。
3.文化阶段的压抑萌发
1974年以后,17岁的顾城回到了城里,从灵动的自然回到了喧嚣的尘世,却再也回不去童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顾城开始找工作,可是本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他更加的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周遭的环境。现实与理想国相差万里,刚刚涌动出的改变世界的热忱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顾城似乎不愿意长大,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