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稿酬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出版社稿酬管理的若干思考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李彬)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的经济背景下,随着国内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纵深发展,面对数字出版的风起云涌等诸多客观因素,传统出版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如何能在逆境中屹立不倒,保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者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盈利并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企业需要锁定的重要目标。每一本图书的利润构成了出版社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利润与成本此消彼长,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必要对图书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稿酬作为出版社图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支出一般可以占到图书全部生产成本的25%左右,由此突显出加强稿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稿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出版合同的切实履行是进行稿酬管理的前提
图书出版的源头在选题和稿件,稿酬管理工作的源头在出版合同。出版合同既为出版社和著作权人在出版活动中提供法律依据,又为财务部门进行稿酬结算提供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等信息的重要依据。比如:作、译者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稿酬的结算方式、支付标准、支付方式、合同有效期限等等。出版合同的切实履行,可以为出版社树立良好的信用口碑,虽然信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资产,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它可以转化成出版社可以看见的账面利润或者资产。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举例来说,有些原来按照印刷册数结算版税的作、译者或者外方出版社,在合作过几本书之后,由于我方都按时提供销售报告,对预付、首印结算、重印、付款等都严格履行合同,所以在后来的合作中对方同意改为按照销售册数结算,在按照单书核算成本的情况下,此举直接减少了出版社的稿酬成本,从而增加了单书的利润。再举一例,由于我方以往信用良好,对方会主动降低预付金额或者免去预付稿酬。从而在图书出版前期减少了货币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体现为“货币资金”的增加。
(二)编务系统的信息支持是进行稿酬管理的必要条件
目前,一些颇具规模的出版社已经实施了ERP系统。通过出版社ERP系统这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不同层级的使用者,在被授予的权限内,可以了解图书出版的时时动态信息。就稿酬管理工作而言,涉及的流程包括:选题登记、选题审批、作译者信息的录入,包括作译者正确的姓名、身份信息、如果需要汇款,还需填写银行账户信息等等。针对上述信息,责任编辑必须做到及时录入、信息准确、资料详实。只有编务系统的信息准确无误,稿酬结算和支付环节才能顺利进行。
(三)财务部门对稿酬的审核与结算是稿酬管理的重要保证。
根据责任编辑开具的“稿酬支付通知单”,财务部门的经办人员应及时处理待结算的“稿酬支付通知单”,在确认此书已签订版权合同并在版权部门已经备案的基础上,需要将著作权人、收(受)款人、支付标准、支付方式、合同有效期等信息逐项审核,在符合出版合同规定条款的前提下,经审核无误后,才能按照财务核算流程进行稿酬的结算和支付。
二、稿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版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
1、在一些出版社,出版合同签订完毕,在涉及执行合同的几个相关部门登记之后,版权部门即将合同固定存放,即便是将合同的重要条款录入计算机,也只是起到电子文档的作用,至于合同是否已在规定的时间内付款、合同是否已经到期,在合同期外如果继续出版是否需要与对方签订补充协议等类似问题,合同管理部门不能完全做到主动掌握情况。在责编请求支付稿酬,或者编辑本人,或者下一环节的审核者常会发现类似的“潜伏问题”。
2、出版合同管理部门的协调、统筹工作不尽完善。在采取版税结算的方式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按照版税制的国际惯例,绝大部分国内的版权合同会明确按照销售册数结算版税,但由于出版社无法向著作权人提供相关的销售报告等信息,出版社只能按照印刷册数计算版税,在销售册数远远低于印刷册数的情况下,两种计算方法将产生较大差额,由此会增加出版社当期的现金流出。一方面出版社要为此类图书承担全部稿酬,同时由于不能实现销售,也会因此而增加库存成本;另一方面,作者却分文不少地拿走全部印刷数量的稿酬,双方利益显然不对等,有悖于版税制的根本原则。
3、面对歧视合同,我们要学会说“不”。国内一些出版社会出于某些考量,或者为抢占某类图书或工具书的市场,或者为垄断某些国外大品牌的出版集团在华版权,不可避免地签订明显的带有“不平等条约”的版权合同。明知是亏本生意,也还是要做。从财务核算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任何不考虑产出的投入,是盲目的投入,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收益,还会给“利润”指标拖后腿。比如: 按照市场销售的预期,某种图书最多印刷5000册,但著作权方为了保障己方利益,在出版合同中要求每年要按5000的册数结算版税。如果签订了5年的合同,出版方将要付出25000册的版税,但实际销量可能还不到5000册,差额20000册版税的成本不是小数目,一本书的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