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 前言
区域成矿学是20世纪初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早的思想代表是de Loney出版的成矿学。我国区域成矿研究始于1920年,翁文灏发表了“中国矿产区域论”一文;1930年,谢家荣发表了“中国成矿时代和矿产区域”的论文。当时,国内外较为系统的是毕利宾提出的有关地槽褶皱带的成矿认识。自50~60年代,已经波及到全球的区域成矿研究,主要涉及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地槽褶皱带、地台、活化去等的成矿区域,以及超越构造单元而独立成矿的概念。随着区域成矿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地质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论述其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后,列举几个典型矿床进行论证区域成矿学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性。
区域成矿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研究区域的成矿规律。通过对区域地层、岩相、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矿床成因类型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区域成矿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当今,我国的综合性区域矿产调查和找矿预测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找矿的目标就不只是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而应该是找寻该区存在的矿床组合或矿床系列,即由一定成矿系统产生的全部矿种和矿床类型。例如,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寻Cu、Fe、Au、S、Mo、Pb、Zn 等矿种的斑岩型、矽卡岩型、角砾岩筒型、热液脉型和层控型等矿床。这样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就可胸有全局、举一反三,线索较多,信息量大,回旋余地也大。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来比较,更有利于提高找矿的命中率,有利于建立起找矿的战略眼光。
1 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知识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 研究内容
区域成矿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研究区域的成矿规律。通过对区域地层、岩相、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矿床成因类型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区域成矿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
2)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成岩-成矿作用。
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
4)区域地质流体:古含矿流体的类型、来源、输运和停积;区域尺度含矿流体的示踪标志;构造-流体-成矿作用。
5)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主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
6)区域的综合地质异常(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原生异常与后生异常, 各类异常间的关联及其示矿意义。
7)区内的成矿系统(一个或数个)及各成矿系统间的联系;按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继承性建立区域成矿谱系。
8)建立矿产信息库,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图。
9)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区域成矿特征,明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明确区域内的主要矿种、主要矿床类型;预测矿产资源量和远景区;研究重点矿床的找矿模型和区域普查找矿方向以及适用于本区的找矿方法和技术。
总之,其研究内容概述如下:区域在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体系中的位置;区域的地质发展历史,特别是构造和岩浆活动特点;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的性质和形成深度,火山岩浆活动强度,分异特征及演示建造等;成矿区中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含矿地层分布及变化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变质作用等。
1.1.2 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宜采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遥感学、水文学、生物学、经济地质学、矿产勘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来探索区域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综合信息制图与研究;
2)区域控矿因素分析;
3)区域地球化学块体分析;
4)区域成矿系统分析(环-要素-过程-产物-演变) ;
5)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研究法;
6)区域成矿模式及成矿谱系研究法;
7)区域成矿图编制(二维、三维、四维) ;
8)区域矿产信息库的建立;
9)区域矿产预测及预测图的编制;
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估法。
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估法。
以上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标、任务、技术手段、工作程序和质量指标等,详见《区域成矿学》及有关的工作方法指南。
1.2 找矿思路和成矿系统论
1.2.1 找矿思路
在成矿区带研究中,如何有效的运用现代区域成矿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寻找预期矿床的目的,是每个地质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一般采用以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进一步研究和审视有关找矿目标、找矿信息和找矿方法等问题。以下是地质人常用几种找矿思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