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
[提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网络自由舆论超市的形成、不加控制的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滞后造成网络信息流量的失控已对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BR 本文的观点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在强化大众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发挥主流媒体把握网上舆论的强势,增加信息开放的透明度,培养公民的媒介素质,以达到对互联网虚假信息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对网络舆情加以正确的引导。BR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控制;网络舆情引导BR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BR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任何一项技术革命的出现都对社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网络媒体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矛盾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对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的报道,表现出使传统媒体无法与其相比的优势:快捷、信息的多源(便于受众比较)、互动,让受众可以参与对事件的评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和影响社会舆情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绕过了传统媒体运作的“议程设置”、“把关人”等程序,分散了舆论,特别是“色情”、“煽情”及“暴力”等低俗消息的充斥,及一些流言、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蔓延又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BR “假如你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处闲逛,可以顺便拍几张照片传上去,让博客兄弟们帮你辨认一下那个大胡子的老头是不是拉登;假如你晚饭后在马路上闲逛消食,看见一朵红云从西天飘然而来,也能马上记录下来立即传上你的博客主页,同时打电话请天文学家去辨认一下是不是UFO”。(1)BR 这就是互联网发布新闻的方式。BR 最早使用这种类似的方式,而产生影响的是一个美国自由攥稿人——德拉吉。1999年的某个深夜,德拉吉把发生在白宫的“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整个端上互联网。BR 《纽约时报》声称:我们获得过这一信息,但我们没有证实的渠道。BR 一部反映“水门事件”的电影很精细地告诉了我们《华盛顿邮报》在证实尼克松水门事件中,那两位记者所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使得我们知道美国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当第二个知道这一事件的当事人面对记者的调查时,选择了点头才使《华盛顿邮报》在第二天刊登“水门事件”真相。对某个事件的真伪必须获得两个或以上的当事人的证实这条消息才是准确的。这是美国新闻媒体对事件把关的规定。而我们现有的传统媒体对一新闻事件真实性的标准操作方式也是必须向提供新闻的对象及新闻内容所反映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实。BR 现在什么都不需要了。BR 这就是互联网技术对传媒的冲击。BR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4年7月20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说: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3630万,人数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浏览新闻这一网络功能的占62,1%。报告的另一项内容为,我国WWW站点总数约626600个。BR 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3630万台上网电脑与8700万网民创造了一个庞大的自由的舆论超市,他们在这个超市里浏览资讯、评论小到身边的琐事大到国家政策,甚至以舆论压力干预政府决策。BR 霍华德·莱因戈德(Howard Rheingold),把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从“网络交流”这一特点作了归纳。并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在媒介饱和的年代,网络交流将重新塑造人们的个性和情感;其次,传统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一对一交流基础上的,而网络交流提供的是多对多模式,因而将对群体观念和人际关系构成挑战;第三,网络交流挑战了权力集团对传媒的垄断,并使建立在市民参与基础上的民主政治重焕生机。(2)而最后这一点在当前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BR
二、“2003网络舆论年”给我们的启示BR 2003年,在中国的传媒领域是属于互联网独领风骚的年份——后人称其为“2003网络舆论年”。BR 年初的4月25日,以《南方都市报》率先刊发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被人民网以《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为题转载后,马上形成很大的反响。当天,政府的各大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等著名的门户网站均转载这一消息。连续一个多月,关于孙志刚案的讨论成为各大网站BBS和聊天室的热点话题。网民为孙志刚建立了纪念网站——“孙志刚,你被黑暗吞没了”(后更名为“天堂不需要暂住证”)。所有的话题围绕谁应该负责和是否该废除在中国延用了40多年的遣送制度。今天在Google简体中文网站上仍能检索出4万多条与“孙志刚”相关的信息。应该说,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民众声音形成的社会舆论,使得国务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了检讨。6月20日国务院宣布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BR 年末的12月,因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