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3.10 谈中国诗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比较阐明中国诗特征的方法,品味语句含义,体会幽默技巧。 3.把握作者观点,加深对中国诗的了解。 作家作品 钱钟书是20世纪我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拉丁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长篇小说《围城》 :1945年12月6日,钱先生面对一群客居上海的美国人,畅谈中外诗歌。《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翻译而成的。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羡妒(xiàn dù) 精髓(suǐ)   颦蹙(pín cù) 无垠(yín) 饶恕(ráo shù) 叫嚣(xiāo) 轻鸢(yuān) 一蹴而至(cù) 数见不鲜(shuò xiān) ★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 静默·沉默:“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表示悼念。“沉默”,不爱说笑,不说话。 ※此前的媒体看片会上,影片所描写的1942年河南灾荒的故事让影厅内气氛压抑,全国媒体在散场之时并没有爆发出往常观看冯小刚导演影片时的掌声,而是以全场静默代替。 ※4年来成绩起伏不定且不断经历换帅风波,而眼下,中国女排干脆陷入选帅难的尴尬境地——郎平、蔡斌、陈忠和等热门人选要么不愿接手,要么保持沉默。 洋溢·充溢:“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充溢”,充满。 ※坐落于美国加州金门大桥上的景观豪宅可谓是穷奢无极限,洋溢着一种奢贵气息,如童话迷幻般让人憧憬。 ※《撒哈拉的故事》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它让我了解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情调·情绪:“情调”,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情绪”,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 ※西班牙风格的别墅散发出地中海生活的浪漫与自然情调,并且从骨子里透出贵族的高傲与奢侈。 ※这些表态都极大缓解市场之前对“财政悬崖”的担忧情绪,风险偏好大幅增加,股票和原油等市场出现大涨。 ★熟语积累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蹴,踏;就,成功。 ※我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电建设的复杂性,移民、环境等等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广体胖:心胸舒畅,体貌泰然安详。 ※摩羯座一向脚踏实地,做人极稳重,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困扰,自然心广体胖,精神爽利啦!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为辛亥革命量身定做的歌曲《那一枪》,被歌手演绎得回肠荡气,倾情讴歌辛亥志士的铮铮铁骨和肝胆侠情。“数见不鲜”应读“shuò jiàn bù xiān”,不少同学把“数”和“鲜”读错。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另一方面,伊朗针对以色列的回击虽然措辞强烈,但事实上也只是属于本色回应而已,这一招数早已数见不鲜。 “谈中国诗”,一个“谈”字,表现了本文的体裁,属议论性质。谈话的对象是外国人,话题是外国友人感兴趣的中国诗歌,然而却处处以西洋诗为比较,以中西诗歌的异同为切入点。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1]他要把每个诗人的”,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2]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3]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4] 第二部分(第2段),谈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先中外对比,直接概括;再类比中国其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