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营养评价法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应用.docVIP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应用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应用   作者:李艳玲 雷雯 张克明 刘克敏 【关键词】 微型营养评价法;脑卒中;吞咽障碍;营养不良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吞咽障碍,食物摄入减少,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还没有特异性的营养风险筛查系统,以往的营养评价方法有的片面,有的检测繁琐。微型营养评价法(MNA)是适用于老年人的简单易行、有效、快速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且与传统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能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发生危险的人群〔1〕。本文将MNA用于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判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临床评估表明伴有吞咽障碍。入选患者标准为住院1 d以上、入院时无胸水、无腹水、无临床可凹性水肿。所有患者情况按照MNA量表进行记录。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6岁,平均(71.33±7.96)岁。既往有卒中病史10例,高血压史6例,心脏病史5例,糖尿病史15例,有其他病史2例。   1.2 方法   1.2.1 MNA 利用Guigoz提出的MNA量表进行测试。MNA由4个部分共18条问题组成:①人体测量指标:体重、身高、上臂围、腓肠肌围、体重下降等问题;②整体评估:有6条与生活方式、医疗及活动能力相关的项目;③饮食评估:与进餐数、食物、水分及饮食方式相关的6条项目;④主观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18个问题总分为30分。其评分标准:MNA≥24为营养正常;24gt;MNA≥17为有营养不良风险;MNAlt;17为营养不良。   1.2.2 人体测量指标 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医师操作和记录MNA量表。①体质指数(BMI):身高和体重由无锡市衡器厂制造RGZ120型体重器测定,采用经过质控人员校正过的磅秤,精度到0.5 kg。BMI=体重/身高(kg/m2);②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由国家体育局科研所监制的皮褶厚度测量仪完成,选择左手肩胛峰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为测量点,测量时用左手拇指和其余4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呈皱褶,用皮褶测量器测量距拇指1 cm处的皮褶跟部的宽度;③上臂肌围(AMC):采用经过质控人员校正过的围度尺,精度到0.5 cm。用皮尺测定左手肩胛峰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周径,AMC(cm)=〔上臂围(cm)-三头肌皮褶厚度(cm)〕×3.14;④腓肠肌围(CC):由皮尺测定腓肠肌中点周径获得。   1.2.3 生化指标 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采用酶法,统一用Hitachi7600 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批内CV≤33%,批间CV≤50%);以上指标的试剂盒均由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Ly)用比色法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1.3 统计方法 由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营养状况分析 60例观察的患者评价总分为6~14分,平均(9.03±2.16)分,筛选总分为3~13分,平均(7.63±2.33)分,总分为9~24.5分,平均(16.67±4.26)分。其中10例营养状况良好,占16.67%,为良好组;13例有营养不良风险,占21.67%,为风险组;37例营养不良,占61.67%,为不良组。   2.2 三组营养指标比较 风险组与不良组比较在TP、BMI和ALB有显著性差异(Plt;0.05,Plt;0.01)。风险组与良好组比较在BMI、Hb和ALB有显著差异(Plt;0.05,Plt;0.01)。见表1。   2.3 三组平均住院天数和死亡例数 三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风险组(50.16±24.58) d,不良组(34.38±22.29) d,良好组(23.10±6.77) d,风险组与不良组和良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三组的死亡例数分别为风险组3例,不良组2例,良好组没有死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表1 各组营养指标比较与风险组比较:1)Plt;0.05,2)Plt;0.01    3 讨 论   与以往的营养评价法相比,MNA具备以下优点:①可靠的评分标准;②明确的衡量尺度;③操作简便性;④减少资料分析者的偏差;⑤病人易接受;⑥花费低廉。MNA可在10~15 min内为1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Donini等〔2〕用MNA预测老年人营养不良和死亡率,通过167例老年人的跟踪3~12个月观察,M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