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载体探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肿瘤药物载体探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载体探究进展   作者:曹献英,刘静霆,尹美珍,李世普 【关键词】 抗肿瘤药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化学药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多年来,抗肿瘤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受到极大的关注。理想的化疗药物应该是只对宿主的特定靶细胞发挥作用,而不对宿主的正常细胞产生效应,或者引起的毒副作用微不足道。但目前使用的抗癌药物无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为增加抗癌效果减少毒副作用,人们试图利用药物载体对癌瘤进行靶向治疗,其目的提高疗效,减低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领域十分活跃,作为药物载体的成分也多种多样。1. 应用单抗[1]、激素[2]和脂质体[3]等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但都未获得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80年代初基于癌瘤细胞增殖快,对胆固醇需求量大(因胆固醇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受体活性增强的特点,Gal等[4]首先提出用天然LDL作为载体,开辟了癌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Ginsburg等人以LDL的脂质成分为基础,合成了LDL无蛋白乳剂(protein free emulsion of LDL, LDE),并对其血浆动力学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LDE进入血液后,可从血浆脂蛋白中获得载脂蛋白E(apoE),apoE可被LDLR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内化,通过受体途径降解[5]。2. 应用纳米磷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等生物医用无机纳米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磷灰石(如HAP和β-TCP生物陶瓷)作为人体骨骼的修复、替代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活性材料,无毒,无刺激,无致突变,与正常骨组织化学成分相似,能与骨牢固的结合[6~7],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可以用它来作为药物载体,国外已有报导[8],采用磷酸钙(CaP)作为药物的载体,制备 CaP-DNA共沉淀物。利用磷灰石为载体的特点,加入敏感性的药物,注入后可以实现局部药物缓释,以达到局部有效抗肿瘤作用。磷灰石载入抗骨肉瘤药物,全身毒副作用小,临界肿瘤只需行局部病灶刮除术,使手术简化,并可通过抗骨肉瘤药的缓释防止复发。3. 蒙脱石是一种含水的2:1型层状硅铝酸盐矿物,由于蒙脱石结构特殊,所以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膨胀性、分散性、阳离子交换性、悬浮性、稳定性和吸附性等。蒙脱石的这些性质,特别是其高比表面积,强吸附等性质,使其在工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蒙脱石散剂(法国博普益普生公司生产,商品名思密达),就是利用了蒙脱石比表面积高,吸附强等特点治疗有关胃肠疾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力图进一步增大蒙脱石比表面积,提高其吸附能力,如Fugures等人用柱撑的方法撑开蒙脱石的层间,以增加比表面积和表面能量,但该法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用超声振荡和微波加热处理等方法,将蒙脱石制备成超细蒙脱石。研究表明,与普通蒙脱石相比,超细蒙脱石的比表面大幅提高,吸附能力显著增强。考虑到超细蒙脱石的吸、脱附特性,将其用于抗癌药物氟尿嘧啶的体外药物控释系统中,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超细蒙脱石对抗癌药物氟尿嘧啶具有很好的控释作用超细蒙脱石的控释性能明显好于普通蒙脱石能[9],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药物控释载体。近年来,将人体血清白蛋白、磁粉(Fe3O4)和阿霉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具有靶向定位特性和缓释性的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的成功研制[10],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4. 毫微粒活性炭吸附抗癌药淋巴靶向制剂[11],是指用毫微粒活性炭吸附抗癌药的一种新剂型。日本学者荻原明郎从1978年开始便致力于这一新剂型的研究,1983年进行试制,1984年进一步改良并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且尝试应用于临床,1985年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到目前为止,研究得比较成熟的剂型有MMC CH(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C)、PEP CH(活性炭吸附博莱霉素)、MTX CH(活性炭吸附甲氨蝶呤)和5-FU CH(活性炭吸附5 氟尿嘧啶)等。荻原明郎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发现,与抗癌药的传统剂型-抗癌药水溶液相比,该剂型具有以下5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功能性缓释性; 淋巴趋向性; 局部滞留性; 制剂可吸附于病灶(肿瘤)的表面; 毒副作用极小。 5. 鬼臼毒素(PPT)是从美洲鬼臼(Podophyllum peltatum Liun)、桃儿七(Podophyllum emodi Wallex Royle)、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Hemsl et wils)Fu.〕和小八角莲〔D. difformes (Hemsl et wils)T.H.Wang〕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据文献报道, PPT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对动物肿瘤有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