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真富回避设计的景象
袁真富:回避设计的景象
来源:知识产权那点事
作者:袁真富 博士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中国知识产权》专栏作者
回避设计广泛存在于诚实的创新和山寨的模仿中。专利回避设计的风险判断可能比商标更为可靠一些,而一些作品创作与其是在“回避侵权”,不如说是“趁机模仿”。
来自山寨厂商的问询
最近几天,朋友圈传阅一篇文章《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这多少让我等终日码字的IP民工,找到了些许安慰。仔细回想一下,果然如文章所指出的,写作拓展了我的“人脉”。混迹于各大会议、论坛时,甭管对方能否通过我有些健忘的“刷脸识别”系统,只消轻轻一句“经常拜读您的大作”,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并捎带拉升了不少幸福指数。
“写作”这枚社交货币,也引来了通过“人肉搜索”慕名而来的咨询者,虽然数量极其有限,屈指可数,却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山寨创新的窗户。话说有一次,一位经营红酒的商人给我普及了拉斐、白马等法国八大酒庄的常识,尚未容我消化完这些“高逼格”的知识,就端出了诸如“白马王子”之类的一系列名称,问我如此使用是否存在商标侵权风险?问题简单粗暴,直奔主题,而且毫不给你商标检索的时间,我只能以“凡事都有风险”,以此颠扑不破的真理来从容应对。在我拒绝给出无风险的“专家认证”结论后,这些山寨气质极其浓郁的“品牌”也不知后来是否推向了市场?
又有一次,对方在电话中毫不避讳,点名要模仿欧洲某品牌产品的包装袋,本着传播“正能量”的教师天职,我劝他如此操作风险极大,并非良策。但他坚持要把他设计的“山寨”包装袋让我观摩一下。出于“目睹中国之怪现状”的好奇心,我在QQ上接收了他传来的设计图。
事实上,这“山寨”的包装袋设计图,比我想象的要含蓄得多,他主要是高度模仿了对方包装袋左下区域的一枚显著的装潢图案。
面对“微山寨”的产品,我尚且还有“治病救人”的愿望。经过数轮电话下来,在他的2.0版设计图中,终于将那个显著的装潢图案修改了,不仅图案内容已经完全不同,形状也从原来的梯形变成了圆形,并将位置挪到了包装正中间。
商标回避:变化构成要素
如果抛开感情色彩来看,其实前述山寨厂商都有着“回避设计”的风险意识。所谓回避设计,简言之,就是通过设计创新,回避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回避设计广泛存在于山寨的模仿和诚实的创新中。不过,针对知名商标(品牌)的回避设计通常吹着强烈的山寨风,总归不能为人所称道,也耻于公开宣扬。
但商标领域确实也离不开善意的回避设计。当一个在先申请或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阻挡了你的注册步伐时,显然,及时调整商标的构成要素是值得考虑的选择,而这就是回避设计。添加新的要素是最为常见的商标回避设计方法,因为通过增加新的要素,可以让你的商标与在先申请或注册的商标看起来存在更加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两个商标属于近似而非相同的情形下,添加新要素更能达到回避的效果。
当然,替换商标的部分构成要素,同样可以有效回避在先的商标障碍。替换未必是将最具识别性的特征去除,而更可能是保留原有商标(特别是已经使用过较长时间的商标)最具识别性的特征,只是在一些枝节上进行一些变化,以增加两个商标的区别。
个别山寨商标的回避也的确是用心良苦,颇具中国式创新风格。自打iPhone发布上市之后,市面上就一直有不少iPhone-like的产品。不过,唯有一款所谓“橘子手机”,鹤立鸡群。它的英文名并不叫iorange,而是iorgane,看似拼错了,其实应该是有意为之,如此彻底的“臆造词汇”,让苹果公司更难开展商标攻击。虽然橘子手机的做工难谓精致,但其在商标回避设计方面的超前意识和卓越素养,仍就让人“仰慕”不已。
专利回避:防止侵权的创新方式
在专利领域,回避设计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是IPer智慧的火花迸发,甚至是专利战略的重要表现。总而言之,是值得推广、值得宣扬的。
现在,专利回避设计已经走进了硕博士的毕业论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门精致的学问。甚至有业界精英开设了“专利回避设计”的训练课程,网上报价高达20000元/天,秒杀和完胜我等按千字计酬的码字工人。
专利回避设计方法不少,步聚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心任务是让创新成果避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按照专利侵权判定的规则进行逆向思考,最直接的回避方法就是:(1)减少,或者(2)替换所回避专利之独立权利要求中至少一个“技术特征”。在法院越来越谨慎地适用“等同原则”来认定专利侵权的趋势之下,进行专利回避设计的风险则朝着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相对而言,专利回避设计的风险判断比商标更为可靠一些,毕竟比对技术特征还是较标识近似的判断,更为直观和具体。但专利回避设计比起商标回避设计,更要考虑实施成本的问题。
优智博网站的创始人张勇曾经撰文指出: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专利回避设计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iebel TAS销售管理方法论交流.ppt
- 一种耐高温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pdf VIP
- 2025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与应用实践报告.pptx VIP
- 2025年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4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36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一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个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04《登泰山记》(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情节知识点讲解 课件139张.pptx VIP
- AI大模型产业落地场景和价值.pdf VIP
- 彩钢板屋面拆除、更换屋面板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