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知识题库(附答案供参考)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下题目仅供复习参考,(因时间紧未来得及审题,如有错误及时与护理部联系联系) 2014年中医知识题库 填空题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四部医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农本草经 是我国中药学现最早的一部专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 精 、气 、血 、津液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所化生的产物。 华佗 -外科之祖,首创全身麻醉,倡导“五禽戏”,第一个提出以体育锻炼来养生保健。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概括为 整体观念 和 辩证论治 两个特点。 五脏是指 心 、肝 、脾 、肺 、肾 。 中医八纲是指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 望舌色包括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紫舌 。 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叫 母子关系 。 相乘 、相侮 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主要是采取 抑强、扶弱 的手段。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 生理 、病理 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具有 化生 、 贮藏精气 的共同生理功能。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主血脉 、 主神志 。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故有 五脏六腑之华盖 之说。 脾统血的主要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脾气的 固摄 作用。 泪 为肝之液。 肝的疏功能异常,则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 头目眩晕 ,在下则为 腹胀泻泄 。 肾与膀胱相表里。 髓有 骨髓 、脊髓 和 脑髓 之分,这三者均属肾中精气化生。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受盛传化水谷 ,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贮存和排泄胆汁 、主决断 。 中焦位于膈下脐上,包括脾胃。主要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如酿酒一样,故称 中焦如沤 。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 水液代谢 方面。 奇恒之府的形态似 腑 ,多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而功能似 脏 ,主藏精气。 元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营气的功能是 营养全身 ,化生血液 。 人体的血流生成有两个途径: 营气 和 津液 。 肾精化生血液,主要是通过 骨髓 和 肝脏 的作用实现的。 三焦 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化生,故有 津血同源 之说。 六淫发病的途径多经 肌表 、口鼻 。 正气不足 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邪气 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 阴虚之证,五脏俱有,但一般以 肝肾阴虚 为主, 肾阴虚 为诸阴之本。 望诊中色黑主 肾虚证 、水饮证 、寒证 、血瘀证 。 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者谓之 斑 ;点小如粟,色红或紫,高出肤面,扪之碍手者谓之 疹 。 若舌面有过多的水分,扪之滑处而湿,谓之 滑苔 ;多为水湿内停之征;若舌面干燥,扪之无津,谓之 燥苔 ,多见于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之证。 经常出汗不止,活动后更甚的是 自汗 。 黎明前泄泻为 肾阳虚 。 停经 6个月 以上为闭经。 迟脉主 寒证 。 右手诊脉的部位分候的脏腑是:右寸候 肺 ,右关候 脾 ,右尺候 肾(命门) 。 左手诊脉的部位分候的脏腑是:左寸候 心 ,左关候 肝 ,左尺候 肾 。 阴证是指机体 阳气 虚衰, 阴寒 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亡阳 和 亡阴 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阴液与阳气衰竭而出现的危重证候。 阴阳 是八纲辩证中的总纲。 脾气虚之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 升举无力 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肝气上逆与痰搏结于咽则成 梅核气 ;痰气积聚于颈项则为 瘿瘤 。 肝阳上亢临床以 肝肾阴虚 , 阴虚内热 的病理表现为辩证要点。 温热病按性质分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两大类。 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引起的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气脱 病理变化。 中药的性能,是指对药物的 基本性质和特征 的一种概括。 寒凉药物多有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滋阴除蒸 作用,能够治疗热性病证;温热药物多有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 作用,能够治疗寒性病证。 甘有 能补 、能和 、能缓 的作用,酸有 收敛固涩 的作用。 藿香能 化湿 , 解暑 ,止呕 的功效。 玄参有 清热凉血 ,解毒散结,滋阴 的功效。 泻下药根据泻下作用的强弱及功效差异,分为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三种。 芒硝可 软坚泻下 ,清热消肿 等火热内盛之证。 祛痰止咳药分为 化痰药 和 止咳平喘药 两类。 温里药其性多辛温燥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