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股骨颈上部区域及腰椎及双侧股骨上端骨密度相关性探究
股骨颈上部区域及腰椎及双侧股骨上端骨密度相关性探究
作者:张勤,李力,谭燮文,冯柳娴
【关键词】 骨密度;股骨颈上部1/2;双能X线骨密度仪
[摘要]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股骨颈上部1/2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析其各性别年龄组BMD值的分布规律,并与腰椎、双侧股骨上端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285例正常汉族人群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近端以及股骨颈中段上部1/2的骨密度BMD值,统计出各年龄组BMD值,比较股骨颈上部1/2 区域与传统的测量部位相关性差异。结果:股骨颈上部区域BMD峰值男、女均出现在21岁~29岁年龄组,女性55岁、男性70岁以后BMD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结论:股骨颈上部区域与腰椎正位、双侧股骨近端的BM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及良好的年龄相关性,股骨颈上部区域BMD的测量研究,是对OP筛查的新的敏感方法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骨密度;股骨颈上部1/2;双能X线骨密度仪
目前,OP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是21世纪严峻的社会和医学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本世纪中叶将步入高龄高峰期,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数的27%,达到4亿人之多[1]。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OP患者将急剧增加。建立中国OP诊断标准是我国OP临床及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2]。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是WHO诊断OP的“金标准”。本研究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85例的腰椎、双侧股骨近端及双侧股骨颈中段上部1/2进行检测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7月来我院就诊及健康体检者共375人进行骨密度(BMD)检查,筛选出285名符合条件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籍贯分布全国23个省市,在广州地区生活1 a~80 a以上不等,无骨代谢性相关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无慢性消化道疾病,无卧床3个月以上病史,近期无服用激素等药物史。其中男性175名,女性110名,年龄21岁~85岁。
1.2 研究方法 全部对象按以下原则分组:21岁~29岁为一个年龄组,80岁以上为一个年龄组,30岁~79岁之间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共24个性别年龄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GELunar公司DPXNT型),专人操作,分别测量每名受检对象的腰椎正位、双侧股骨近端及股骨颈中段上部1/2的BMD值。并详细记录受检人员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地区等资料。符合质控:体模自检, CV=0.3%;各检测部位分别做精密度测试:同一操作者对15名志愿者每人每部位扫描三次,计算各部位RMSSD,RMSCV。结果如下:正位腰椎(L2~L4):RMSSD=0.009,RMSCV=0.008,RMS%CV=0.8%;股骨近端:RMSSD=0.007,RMSCV=0.006,RMS%CV=0.6%;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RMSSD=0.021,RMSCV=0.022,RMS%CV=2.2%。统计学处理:SPSS软件,10.0版本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男性组各部位BMD值见表1,女性组BMD值见表2,男、女性别组三部位BMD测量值年龄分布趋势图分别见图1、图2。骨峰值(PBM)是人一生中最大骨量,是诊断OP的决定性对比参数。PBM的年龄报道不一,大多在20岁~29岁或30岁~39岁之间[3~6]。
表1 男性组BMD值(略)
表2 女性组BMD值(略)
图1 男性年龄组BMD测量线图(略)
图2 女性年龄组BMD测量线图(略)
从图1~图2提供的各性别年龄组不同部位BMD值范围,女性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BMD峰值出现在21岁~29岁年龄组,为0.845 g/cm2,21岁~54岁年龄范围内BMD值处于较高水平,从55岁以后BMD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男性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BMD峰值同样出现在21岁~29岁年龄组,为0.958 g/cm2,21岁~69岁年龄范围内BMD值处于较高水平,7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2.2 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与传统测量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与正位腰椎(L2~L4)各年龄组BMD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0.791,P=0.002;Spearman’s rho等级相关系数0.762,P=0.004,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与双侧股骨近端各年龄组BMD均值之间亦有较好的相关性,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0.968,P<0.000 5;Spear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学术推广方案.ppt VIP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电子商务基础》补考试卷B.docx VIP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x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 Part1 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二手车买卖买卖合同范本6篇.docx VIP
-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pdf VIP
- 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乙卷.docx
- 毛衫专业英语中英对照.docx VIP
- 三字经英文版赵彦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