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吴中三家的书法风格分析陶渊明书法艺术传播.docVIP

以吴中三家的书法风格分析陶渊明书法艺术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吴中三家的书法风格分析陶渊明书法艺术传播.doc

  以吴中三家的书法风格分析陶渊明书法艺术传播   陶渊明的道德与文章在其身后逐渐得到认同,地位渐趋崇高。喜欢书画艺术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历代书画艺术中有着诸多的陶渊明元素,书画艺术成为接受与传播陶渊明的新载体。历代书画艺术家追慕陶潜之人格,或追和、书写陶诗陶文,或绘制山水田园图画以及渊明图象。据文献记载,绘陶现象较早出现于唐代,如郑虔《陶潜像》、李昭道《桃源图》等,唐以后绘陶之风延绵不绝。对于中国绘画史上的陶渊明,袁行霈从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研究的角度,曾进行过专题探讨①。而书法史上的书陶现象同样多彩多姿、蔚为大观,值得关注。笔者试以明代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为例,通过他们与陶渊明之关系的考察,管窥陶渊明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播与接受,并思考蕴涵其间的文化意义。   一、祝允明: 出入魏晋 晚亦奇纵   1. 岂独渊明与修静,一时青眼尽同流祝允明生平述略。祝允明(年) ,字希哲,号枝山。《明史文苑传》载: 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但祝允明后来参加会试却屡屡受挫,直至 55 岁才谋得一官半职,授广东兴宁知县,63 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难以适应官场生活,一年后以病为由辞官回归故里,如其《危机》诗曰: 世途开步即危机,鱼解深潜鸟解飞。欲免虞罗惟一字,灵方千首不如归。   ②自此交友饮酒,陶醉于书画艺术。祝允明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书工各体,融会贯通,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其书法取虞世南、赵孟頫书法之神,扬王羲之、王献之行书、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名山藏高道记》说: 允明书出入魏晋,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人生的前期,孜孜不倦于科考,怀抱积极入世思想,然仕途的失意使他趋向于恃才放旷,倾心于佛老哲学。祝允明在 63 岁任职期间,过武林寓昭庆寺,访灵梵上人,得览赵文敏所书《圆觉经》明处心斋戒,见行箧中偶佳櫡,乃闭关月余,敬书《圆觉经》一卷。是年五月五日,允明行书《庄子逍遥游》于寒绿堂,晚年作品多署枝山道人。其心态如今存草书《杂记》卷云: 休将身世等蜉蝣,吾道随身腆可求。岂独渊明与修静,一时青眼尽同流。是卷草书为祝允明晚年所作,书艺更趋奇纵,形神兼备,表现出他深厚的书法造诣和高傲狂放、落拓不羁的性格。   2. 三尺素桐陶靖节,百篇华赋马相如祝允明诗文及书陶作品。祝允明《赠俞隐居》诗云: 水南雄市尤尘趋,水北还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节,百篇华赋马相如。心抛世俗争为事,手录前贤未见书。欲继姓名高士传,怕君嫌我近睢盱。俞隐居名为俞宽父,其子俞弁所著《逸老堂诗话》录有此诗。诗歌表达了对俞宽父高风亮节与文章才华的欣赏。此诗曾被祝允明题于明代书画家沈周的《北幽图》。祝允明诗文用典陶渊明颇多,如《隐者》诗枕中藏雅道,一卧即羲皇,卧羲皇典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再举例若干,如《金华见山亭》: 京兆眉长妩,陶公菊自栽。《口占寄陆三》:想应草木扶疏下,和得渊明孟夏篇。《顾明府荣夫》: 家近郁林公旧隐,门如彭泽令初归。《次韵答河源郑侯见赠》: 且烦元亮为彭泽,终使羊公重岘山。《送张掌教致仕归临江》: 风情好似陶彭泽,官职常如郑广文。   祝允明 51 岁作《闲居秋日》,末句云: 浮生只说潜处易,隐比求名事更艰,也道出了隐逸民间、有志难骋的艰辛。考之于文学史,以《闲居》为诗题始于陶渊明《九日闲居》。祝允明《闲居秋日》以草书写就,笔势雄健,飘逸洒脱,书如其人,有忘我之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祝允明更有《和陶饮酒》( 二首) ,其一云: 燃烛能为月,摇翣能为风。手有造化能,身在造化中。顺时以道用,天人乃相通。如何负折鼎,而欲求张弓。通过和陶诗,祝允明表达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认同与追慕。   另外,祝允明有一些未纪年的书陶作品,如行草《陶靖节田居诗并题》和小楷《归去来辞》。可见,书陶情结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情有所钟,贯穿于祝允明中晚年的诗文书法作品。   二、文徵明: 心仪晋唐 温纯精绝   1. 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文徵明生平简介。文徵明(年) ,字徵仲,号衡山,为明中期著名书画家,绘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杰,书法则入吴中三家。文徵明一生可分读书求仕、翰林院待诏和归隐吴地三个阶段。其科考与仕宦之路历经困顿失意: 从 26 岁到 53 岁,文徵明曾 10 次应举落第,54 岁经人推荐才被授翰林院待诏,但他很快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官场生活,遂连岁乞归,57 岁终于回故地苏州,潜心艺术创作,如其诗《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四首》( 其一) 所云: 小试闲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缁尘。然而文徵明毕竟为科考耗去近 30 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