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画罗汉记》课件1.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龙眠画罗汉记》课件1

李龙眠画罗汉记(黄淳耀) 李龙眠画罗汉记 ①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②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③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又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 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①自得。 ④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③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①轩渠:愉快、畅适的样子。②锡:锡杖。僧人所用。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杯渡:乘着木杯渡河。锡飞杯渡都是古代关于高僧的传说。③作止语默:活动、休止、说话、沉默。 作品注释 (1)漫灭:磨灭看不清。 (2)值:遇到。 (3)跽(jì)两膝跪着,上身挺直。 (4)哂(shěn):微笑。 (5)踞:倚。 (6)策杖:扶着拐杖。 (7)呿(qū):张口。 (8)承以首:顶在头上。 (9)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的样子。 (10)舁(yú):抬。 (11)伛偻(yǔ lǚ):驼背。 (12)喙(huì):嘴。 (13)缬(xié)纹:皱纹。 (14)跣(xiǎn):光脚。 (15)轩渠:愉快、畅适的样子。 (16)锡:锡杖。僧人所用。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杯渡:乘着木杯渡河。锡飞杯渡都是古代关于高僧的传说。 (17)作止语默:活动、休止、说话、沉默。 (18)警发:警示、启发。 (19)太清楼:北宋真宗藏书画处。吕真人:吕洞宾。相传为八仙之一。俨若:很像。孔:孔子。老:老子。 (20)轻扬:超脱尘世的样子。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黄陶庵先生全集》卷七。李龙眠,即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文章描绘了李龙眠所画的一幅十八罗汉渡江图,按“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三种类型,一一勾勒出画中人物的不同神态和动作以及相互关系,生动地展现了画家的艺术功力。结尾点明画家的用意,是要说明十八罗汉渡江像平常人一样艰辛,并不像人传说的那样有“锡飞杯渡”的本事。读此文,使人如见原画,又了解了画家的寓意和笔法特色。 语言品味 1.“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 此句描写背负罗汉渡江的童子的状貌神情,刻画细致入微──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抿得紧紧的,仿佛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徒手渡江已是艰辛,更何况是背负一人而渡呢?真是不堪其重啊。 2.“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 老人在一个已经渡江的罗汉的帮助下正在登岸,嘟着嘴,皱纹毕现,其神情正与“貌老”相合。渡江艰难加之年老,所以更见艰辛,嘟着嘴,眉头紧皱,仿佛用尽全身气力,神情刻画十分形象。 3.“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这位已渡江的罗汉,抬头看着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着。这种渡江后的怡然自得,与未渡者和方渡者怕渡江、苦渡江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了渡江的艰难。 作者简介 黄淳耀(1605—1645),原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1643年(崇祯十六年)进士,不受官职,家居。1645年(弘光元年)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自缢。门人私谥为贞文先生。著有《陶庵集》、《山左笔谈》。黄淳耀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3岁读千字文,5岁读四书五经,14岁县试名列前茅,17岁补博学弟子,人称“黄家千里驹”。由于诗文出众,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欣赏,并推荐给常 黄淳耀像[1]熟大诗人钱谦益家执教蒙馆。黄淳耀十分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与门人陆元辅组织“直言社”,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1642)中进士,因生性耿直,不满朝廷黑暗,不愿做官,宁愿返乡教书,淡泊一生。 1644年,清兵入关,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激起强烈反抗。1645年闰六月,嘉定各地自发组织乡兵抗清,共推乡贤侯峒曾、黄淳耀为领袖。侯、黄领导义军守城廾日,杀清江南提督李成栋之弟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