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周的法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西周的法制

第二章 西周的法制 三、法律形式 礼、刑、 王命:诰 誓 训 命 遗命:夏政 商政 殷彝 四、西周法制内容 (一)刑事规范 1、刑罚体系 五刑 赎刑 劳役刑 拘役刑 2、刑罚原则 (1)三赦三宥 三赦:“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愚蠢” 三宥:“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2)对过失和偶犯从轻,对故意和惯犯从重严惩。 (3)疑罪从轻惟赦 (4)同罪异罚 (二)民事规范 1、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 (2)其他所有权 2、契约 (1)傅别 (2)质剂 (3)书契 3、婚姻制度 (1)一夫一妻多妾制 “媵嫁制” (2)缔结婚姻:六礼 (3)婚姻关系的终止:七出 (三)身份法律制度 1、社会等级 西周的礼制将社会划分为贵族、贫民、贱民三大阶层。 2、宗法制 西周以祖先崇拜号召并驾驭各部落,组成居于祖先崇拜、血缘关系的大国家。家国一体,家族的关系理顺了,国家政权的各项基础就得到有力的保障。 “宗法制”:是以祖先崇拜的祭祀活动为纽带、确立在男权中心的家族中各成员地位和身份的制度。其核心是解决下辈对上辈家族成员的继承问题以及同辈亲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同存共荣宗族网络。 1、目的 2、作用 3、影响 4、实质 Q:西周宗法政权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三)西周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天子—最高司法审判权 大司寇 小司寇 士师 2、诉讼审判制度 (1)狱讼有别 (2)诉讼费用: 钧金(刑事费用三十斤铜) 束矢 (民事费用) 五听: 辞听 色听 气听 耳听 目听 (4)证据制度 口供 盟誓 证人 证言 书证 物证 “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5)依法判决:“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 (6)法官责任制度:五过之失 惟官 惟反 惟内 惟货 惟来 第三章 春秋法律制度 一、社会结构的变动 二、百家争鸣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制定及公布 四、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 五、封建司法体制的建立 一、社会结构的变动 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结构的变动 Q:生产力? Q:生产关系? Q:经济基础? Q:上层建筑? 1、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出现) 2、土地私有; 3、宗法制动摇;(礼崩乐坏) 4、王室衰微。 二、百家争鸣 百 ①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家 ②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争 ③墨家学派 (墨子) 鸣 ④法家学派 (商鞅、韩非) 《尚书》、《周礼》、《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义利之辩、民本、法治、德治、任贤选能、修身、治国、平天下) “袁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及黄生争论于上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 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而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固曰:“毕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上曰:“食肉勿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勿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1、儒家 “礼治” “人治”(克己复礼)“德治” 2、道家 “自然无为” 3、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同、非儒” (非命、节用、非乐、节葬) 4、法家 法治 重刑 商鞅 慎到 申不害 韩非子 Q:法的概念? 韩非子认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比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百姓者也” 法家:提出法的规范性,客观性的解释 管仲曾对法的概念有过具体的描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横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法家: (1)“事断于法” “刑无等级” (2)“重刑轻罪” “以刑去刑” (3)“为法” “行法” “明白易知”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制定及公布 1、成文法的制定与公布 楚国 《仆区之法》(楚文王) 《茆门之法》(楚庄王) 晋国 《被庐之法》(晋文公) 《常法》 《刑书》 公元前536年 郑国 子产 “铸刑书 ” 公元前513年 晋国 铸刑鼎 赵鞅 荀寅 公元前501年 郑国 邓析 《竹刑》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