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

(15·新课标Ⅱ卷)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探究题: (2015·山东文综·T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一、百家争鸣 二、主流思想的演变 1、秦朝:法家 2、西汉:儒家 3、宋明:理学 (1)背景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①魏晋佛教、道教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出行三教合一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遇危机; ②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要求对儒学加以创新,以维护统治; ③官僚地主集团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需要。 ④儒学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吸收。 (2011?广东文综?T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项目 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程朱 理学 二程 (创立) (1)_____是万物的本原 (2)把天理与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 朱熹 (成熟) (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2)强调“__________ 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天理 伦理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 明道德之善 (2)内容 项目 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陆王 心学 (发展) 陆九渊 “___”是万物的 本原 只需_________就 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 “_________”的 命题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