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导管封堵器植入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pptVIP

经皮导管封堵器植入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室间隔缺损 (VSD)约占先心病的20%-30%,绝大多数为膜周部VSD(PMVSD) 治疗PMVSD 方法 外科修补术一直是治疗PMVSD 的传统方法 近几年尽管国外因安全性争议影响准入而开展例数不多,但国内广泛开展经皮导管封堵器植入术治疗PMVSD,并且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经皮导管封堵器植入对PMVSD患者传导系统影响是安全性争议主要焦点之一 内 容 一、PMVSD局部传导系统解剖 二、封堵器植入后心内电生理的变化 三、封堵器植入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情况 四、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机制及危险因素 五、经导管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比较 一、PMVSD局部传导系统解剖 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至室间隔膜部之间、卵圆窝 (孔)下方、三尖瓣隔瓣瓣环上方的右房心内膜下 房室结远端逐步集中即为His束 His束分为穿支部和分支部,穿支部穿过中心纤维体,沿膜部室间隔后下缘到达肌部室间隔顶端的左室面,然后分为左、右束支 二、封堵器植入后心内电生理的变化 Kramoh等对19例PMVSD患者封堵过程中进行Amplatzer封堵器放置前后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 病人随访 三、封堵器植入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总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3%-31.6% CRBBB发生率为0%-10.5%,IRBBB的发生率为0%-10.5%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发生率为0%-8.2%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率为0%-5.7% 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为0%-3.4% 国内近几年来相关大样本病例的临床研究较多,总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9%-30.4% CAVB发生率是0.5%-7%,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为0%-0.4% CRBBB、IRBBB、LBBB的发生率分别为0.5%-8.4%、0%-13.1%、0.4%-3.9% PMVSD经导管封堵器植入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发生情况 转归: 宋治远等对PMVSD经导管封堵术中或术后1周内发生传导异常患者随访研究 43例发生不同类型心脏传导阻滞 术中发生26例(CLBBB 4例、CRBBB 5例、ILBBB 2例、IRBBB 10例、Ⅲ度AVB 5例) 术后发生17例(CLBBB 5例、CRBBB 2例、Ⅰ度AVB 3例、Ⅱ度I型AVB 1例、Ⅲ度AVB 6例) 随访1.0-5.0(2.6±1.3)年ECG恢复正常 出院时:76.7% (33/43) 术后1个月:86.1%(37/43) 术后6个月:95.4%(41/43) 术后2年:CLBBB及CRBBB者各1例 我院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情况 2003-2010期间108例PMVSD患者随访0.5-7年(3.66±2.87年) 男45例,女63例,年龄2.8-42(13.2±9.05)岁,PMVSD封堵器直径4-15(8.44±2.73)mm 封堵术后25例发生传导阻滞者,其中16例发生于术后1周内(住院期间),9例延迟发生于随访期间 封堵术后各时期传导阻滞发生率 封堵术后各时期传导阻滞发生率 四、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机制及危险因素 机制: 机械性损伤 操作导管、导丝及鞘管等过VSD口所引起的局部传导系统机械性损伤结果 封堵器夹在PMVSD部位时,其双盘、腰部对VSD的周围组织产生挤压、摩擦,导致其周围的心肌组织水肿,影响周围的房室束及其束支,导致传导功能减退,随着时间推移,水肿消失,部分传导阻滞可消失 慢性的炎症和纤维化 危险因素: ①VSD类型、直径:膜周部VSD,特别是膜周流入部型易发生传导阻滞。大的 PMVSD者心内分流量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及对心肌的损害较重,心肌病理改变明显;缺损边缘心内膜继发性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压迫邻近传导束,故易发生传导阻滞 ②选用封堵器类型、大小:偏心型封堵器向下延伸较长,张力不平均,理论上可能更容易发生传导阻滞;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同等伞面下对于周围组织张力可能更小。封堵器过大时可引起缺损边缘张力过高直接导致缺损边缘组织水肿或间接地压迫传导束而引起传导阻滞,若封堵器型号较大则其下边缘很容易压迫His束的穿支部、分支部及右束支引起传导阻滞 ③术中出现1过性束支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 ④术后出现新发束支传导阻滞 五、经导管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比较 2010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夏树亮等对比研究PMVSD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其中封堵组107例,外科组58例,随访5年 术后第7 天外科组IRBBB发生率较封堵组明显增高 术后5 年两组总传导阻滞、Ⅰ度或Ⅱ度或Ⅲ度AVB、CRBBB、IRBBB及LBBB、LAFB(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国内外VSD修补术后RBBB的发生率为3.5%-64.6% VSD外科修补术后C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