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微囊藻毒素变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pdf

水库微囊藻毒素变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藩大学缚士学地论艾 .▲上.-—L 刖 吾 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日趋严重的水华污染,微 囊藻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形成水华的藻类尤其是蓝藻,藻 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出多种藻毒素,其中微囊藻毒素是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蓝藻毒 子量约为1000,至今己发现了60多种异构体,在这些毒素中含量较大的主要有 分布广泛,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 境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世界上淡水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与严 重程度都呈迅猛增长的趋势,发生的地点遍布全球各地,藻毒素引起野生动物、 鱼类、禽畜及宠物中毒、死亡的事件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 新西兰、印度、南非等lO余个国家都有报道。 天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我 国淡水湖泊、水库众多,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除了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 湖三大淡水湖泊已发生严重的蓝藻水华污染外,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和 水库中也都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污染现象并检测到微囊藻毒素的存 在。这些湖泊水库都是重要的饮用水源,藻类死亡后释放出的蓝藻毒素,在自然 水体中降解缓慢,从而给人类健康埋下隐患。随着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状态日益 严重,微囊藻毒素在全国富营养化水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以湖泊最为严重, 而水库发生水华的频率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受微囊藻毒素影响的程度也在加 剧。 目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污染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 的关注。众多研究学者已经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的室 内研究工作,但是由于自然水体中蓝藻的生长和毒素合成不是仅受某一因素影 响,而是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室内蓝藻培养实验很难 模拟这复杂的自然条件,因此室内研究结果与微囊藻毒素在天然水体中的变化规 律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情况进行了野 河海大学缚士学忿论艾 外观测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野外观测时间比较短,主要集中在蓝藻水华暴发阶段,不能全面反映 微囊藻毒素的年变化过程;部分观测时间比较长,但是均以微囊藻毒素总量为调 查单位,无法解释不同微囊藻毒素异构体的年变化规律,因为目前已发现的微囊 藻毒素异构体达到70多种,而且其毒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微囊藻毒 素不同异构体的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关于野外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 年变化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 因此,本文以华北地区水库A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水体中溶解性微囊 藻毒素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3种异构体(LR、YR、I埘的年变化过程,旨在 揭示微囊藻毒素3种异构体在自然水体和藻类体内的变化规律、3种异构体的关 系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建立3种异构体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化关系;将影响水体 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藻类、水质、水流等因子分别进行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研 究,并将这些影响因子的数学模型相耦合,建立水动力作用下的微囊藻毒素模型, 并对微囊藻毒素的分布进行验证分析。本文将在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致力于 揭示水库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制、为水库微囊藻毒素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也可 为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分析环境因子对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3种异 构体产生的影响,分别建立溶解性微囊藻毒素3种异构体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化关 系式,并将其关系式与生态动力学模型相耦合,建立了能够模拟溶解性微囊藻毒 素时空变化规律的微囊藻毒素模型;(2)对水库微囊藻毒素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 观测试验,系统研究了水库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3 种异构体的年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3种异构体之间的关系。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二形年乒月≥阳 学位论文使用授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