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课件2.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菱学诗》课件2

《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曹雪芹 《红楼梦》补充介绍: 1、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2、它是我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被称为“中国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香 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故事链接: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也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她们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一、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香菱学诗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环节? (拜师)读诗、悟诗、       谈诗、作诗 二、思考讨论:    本文共写了香菱写作三首诗的情况,前两首都过于平淡,而第三首则“博得了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不意趣”,你认为她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她天资聪颖,乐学、善学、苦学(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 3、大观园的良好环境 三、人物形象分析: 1、你认为本文中的香菱和黛玉各是怎样的人? A、我认为 香菱是个 ( )的人。 理由是( ) B、我认为黛玉是个 ( )的人。 理由是( ) 天资聪颖、热爱学习 学识渊博、热情大方 分析人物很简单: 描写手法是切入点, 言行神态和心理, 人物性格尽体现; 侧面描写也不能忘, 思想个性里面藏。 抓住这些别放手, 准确把握不慌张。 方法提点: 2、 在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鉴赏刻画人物的手法,体味这些手法的妙用,是小说欣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你能准确鉴赏描写手法时,你已领悟了文学作品的“三味”。 运用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香菱的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1、香菱学诗经历,对你学语文有何启发? 2、香菱学诗取得一定成绩,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用一句格言加以概括吗?) 3、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学完这篇课文后,希望大家有兴趣,也能钻进去,瞧瞧更精彩的内容。请赏析下面的语段描写,尝试着探索《红楼梦》中的这一人物形象。 作业布置: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 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1、 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