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工业微生物学PDF课件-10-共11讲.pdf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工业微生物学PDF课件-10-共11讲.pdf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工业微生物学PDF课件-10-共11讲

第十章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本章内容 一、分类单元 二、命名规则 三、分类鉴定方法 四、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据保守估计,地球上 真菌约150万种,细菌4万种,病毒130万种 但认识的微生物仅是估计数量的5~ 10%,即15万~20万种 要认识、研究和利用类群庞大的微生物资源, 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三个: 分类、 命名、 鉴定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 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 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 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 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 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 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一、分类单元 1.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七级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基本分类单元) 根据Carl Woese的理论,现在还在界之上使用域(domain),即: 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图10-5 生命世界的系统发育树状图(Olsen Woese 1993 ) 2. 种(species )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微生物的种:指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 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 如:大量的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菌 株中,只有菌株USDA2370才是模式菌株。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 ); 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 ). 3.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1)亚种(subspecies)和变种(variety):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 数明显而稳定遗传的变异特征,这种差异又不足以区分成新 种时,可以细分成亚种或变种。 2 )型(form或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 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 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体型 3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物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 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 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株与型的区别: • 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类学依 据; • 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特征的差异,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必 需有分类学依据。 4 )培养物: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 5 )群:一个物种转变成另一个新物种,必然要经过一系列 的过度类型,因此在两个不同种微生物之间常出现一些介于 两个菌种之间的中间过度类群。通常将这两种微生物和介于 它们之间的微生物类群称为群。如大肠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