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专家陈翔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史专家陈翔鹤

55 文史专家陈翔鹤 编辑陈翔鹤,1901年出生于四川重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专家。年轻的时候,他与好友一起组织的社团浅草社、沉钟社以及创办的刊物《浅草》、《沉钟》,便受到鲁迅先生的重视。1938年在白色恐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解放后,他筹办并长期主编《光明日报》的副刊《文学遗产》,使其成为中国研究古典文学的重镇。此副刊也成为国家主席毛泽东最喜欢看的读物。后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主编《文学研究集刊》。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病而死。 中文名陈翔鹤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四川重庆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69年4月22日职 业作家、出版家、文史专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代表作品主编《文学研究集刊》目录1基本简介 2生平简介 3文学之路 4编辑家 5友情 6作家之死 1基本简介编辑陈翔鹤(1901-1969)现代作家。重庆人。1919年毕业于成都省立一中。1920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学习,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1923年起,和林如稷、冯至等组织“浅草社”、“沉钟社”,从事文学活动并在山东、吉林、河北等地教书。1939年经周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乡,次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执行委员。在 陈翔鹤 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于1969年4月22日含冤辞世。有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剧本《落花》等。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忧郁悲观而又苦苦挣扎的青年知识分子,带有作者自身的投影。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四川参加革命文艺活动和爱国民主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并负责《文学遗产》的编辑工作。此时创作有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1961)、《广陵散》(1962),在题材处理和性格塑造上很有特色,曾引发过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小高潮,爱到读者欢迎。作品在60年代被定为反动小说,认为“不是批判地而是用同情和欣赏的态度突出了陶渊明思想中的某些消极的东西”,更严重的是将《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的命意上升为政治斗争的表述,说它是影射,“恶毒的攻击党的庐山会议”,“险恶地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鸣冤,煽动他们起来和党抗争到底”。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翔鹤选集》[1-2] 。 2生平简介编辑1901年3月19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19年毕业于成都省立一中。1920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1922年在上海曾与林如稷、邓均吾、陈炜谟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同年又办《文艺旬刊》。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 自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山东、河北省等校任教。“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乡,次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39年经周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文艺界抗战活动。 同年又到爱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国立六中四分校任教,并从事地下党的工作。1941年后因遭反动当局的恐吓威胁,被学校解聘。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执行委员。1947年成都“六?二”事件后,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在李劼人庇护下得以脱险。解放后,陈翔鹤历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先后任《文学遗产》和《文学研究季刊》的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职。 “文革”期间,因写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而遭诬陷,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于1969年4月22日含冤辞世。 3文学之路编辑陈翔鹤从青年时代起就与文学结缘。1922年在上海曾与林如稷、邓均吾、陈炜谟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同年又办《文艺旬刊》。时隔不久,浅草社核心人物林如稷赴法留学。同年底便北上到北京大学读书,并与杨晦、冯至、陈炜谟等人组织创办沉钟社,编辑出版《沉钟》半月刊。《浅草》、《沉钟》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认为《浅草季刊》“向外,在摄取异域营养;向内,挖掘自己的灵魂,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认为“沉钟社是当时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由于他们还是思想上不够成熟的青年,而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浅草、沉钟社作家为初衷,本想从纯文艺中求得生活为“高洁”,结果,却终于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年代初,是浅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之一。 中篇小说《不安定的灵魂》中的“我”——孙树立在爱情上有过三次移情别恋,多次易地逃避爱情的牵绕,总是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作品借主人公这种飘忽不定的心情,倾泻郁结为情怀。作者善于用第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