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从书出看吴赵创作的笔体异同-澳门艺术博物馆.pdfVIP

从印从书出看吴赵创作的笔体异同-澳门艺术博物馆.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印从书出看吴赵创作的笔体异同-澳门艺术博物馆

吳趙風流──吳讓之、趙之謙書畫印學術研討會 © 2015 澳門藝術博物館 从“印从书出”看吴、赵创作的笔体异同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馆员 刘一闻 在我国书法篆刻史上,活跃于清代乾嘉时期的邓石如,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 的人物。在书法实践上,他被广誉为“四体书国朝第一”;在篆刻实践中,他率 先开创了“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此后,受其影响的书家印人众多。此中,江 苏仪征的吴让之和浙江会稽的赵之谦,便是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 从年龄上讲,吴氏要比赵氏要早三十年,但在创作上却是相知同道。吴氏是 包世臣的入室弟子,除了行书一体,其为书为印之初,几乎皆步履邓石如 ;赵氏 书法始学颜鲁公,篆隶书及篆刻则脱胎于邓石如,后参北魏风格而自成一家。两 家皆善绘画。 以篆刻一道论,吴、赵名享大江南北并称一流自是天地不朽。有言道,既然 吴、赵二氏皆师法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创作观念亦称大体仿佛,那么缘何在 各自的表现风格上却显得如此不同?尤其两者在笔体意态方面的差异,则更是显 而易见。 确切地讲,面对一个篆刻家及其作品,所谓篆刻之异,实为书法之别,由此 可见书写乃镌刻之基。换言之,同属传统艺术的书、画、印三项之中,书与写的 杠杆作用尤不言而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吴、赵两家的书法创作特质和表 现方式的异同,并从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考的角度,来进一步厘清他们在篆刻一域 的区别所在。 邓石如与“印从书出,书从印入” 吳趙風流──吳讓之、趙之謙書畫印學術研討會 © 2015 澳門藝術博物館 清代中期之后,随着主张以阐述儒家经典之学的乾嘉学派的兴起以及出土文 物的空前被重视,有力地带动了金石学、文字学的蓬勃发展,碑学书法由此因运 而生。在这个艺术大环境下,作为同属一域的传统文人篆刻之项,受其影响已是 必然。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别署完白山人、游笈 道人、古浣子等,安徽怀宁人。幼贫,酷好书法篆刻,尝于金陵梅鏐家得观大量 佳搨及历代刻本,又问学于扬州程瑶田,笃于艺事终日不缀,创作辛勤,以终成 一划时代大家,世称“邓派”。 固然,邓石如的书法创作及其风格,是跟彼时蓬勃兴起的碑学书法有着直接 的关系。随着考古发掘出土渐多,吉金文字隶篆诸体已日为写家熟识,并尝试运 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之中。故尔从某个角度看,邓石如可说是由时代而出的书坛 代表人物。邓石如擅长于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图 1 ,1-4 】,其猎涉之广用 功之勤,在彼时书家中实称鲜有。邓石如于乾隆庚子年在江宁半年,几乎将梅鏐 家所藏《石鼓文》、《峄山碑》、《泰山刻石》、《天发神谶碑》以及李阳冰《三坟记》 等近十种先秦、汉、唐等各种篆书体遍所临摩,且上手每每百本之数。又因篆刻 用字受限,继手书《说文》二十本。此外,再临《史晨》、《华山》、《张迁》等八 种汉碑,各至五十本。以上所列,亦足可见得邓石如在临习古代碑版时的心力所 在。 有道是,邓氏篆、隶二体,为其最见功力且最显个己风貌的书法创作形式。 尤其篆书,是他最早接触的古代书体,并且是他日后擅长多种书体之中最为突出 的一种,往时就有“完白篆法直通周秦,继六书之绝学”(注1)的赞誉。所以, 此道后来者,无不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养料。此外,因着时代之故,邓氏对于真 吳趙風流──吳讓之、趙之謙書畫印學術研討會 © 2015 澳門藝術博物館 书北魏书风一类的实践模式,同样具有引领风气之先的借鉴意义。 历来对邓氏篆刻的研究者很多。从广义上说,邓石如的印章创作初学明代何 震、梁袠脉系,后涉皖、浙诸家,继而运用自己谙熟的诸如汉碑篆额等各类书体 作为手法借鉴,一洗先前刻板拘泥之习,终于形成了古朴秀劲、寓书于刻的独立 印章风格【图2 、3 、4 、5 、6】。难能可贵的是,邓石如所处的时代,正逢各种艺 术流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