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科举进士科中试额数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八旗科举进士科中试额数考

重庆社会科学 ChongqingSocialSciences 年第 期(总第 期) ( ) 2006 11 143 No.11,2006SerialNo.143 清代八旗科举进士科中试额数考 陈先蕾 陈 力 摘 要:在清代,“不分满汉,但问民旗”,旗人的政治地位很高。旗人享有诸多特权,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不仅满汉 二榜分别录取,而且有固定的中试名额,保证了他们广泛参与政治的可能性。然而,中试定额是非常有限的,并没有后人 想象的那样多。 关键词:八旗;科举;额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K249 A 1673-01862006011-0089-04 作者简介:陈先蕾(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硕士生;陈力(1979-),男,湖北武汉 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硕士生(北京 )。 100872 提到“八旗子弟”,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 从表中可知,除了江苏、浙江几个传统的教育大 不是骁勇善战的骑兵,而是《茶馆》中松二爷一类的形 ② 省之外,八旗子弟 考中进士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占 象:提笼架鸟,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好安逸、好享受, 第五名。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从清初到清末近二百年 手无缚鸡之力,落魄而孱弱。总而言之,“八旗子弟”就 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是因为八旗子弟参加乡 ① 是不学无术的代名词。事实是否如此呢?先看下表: 会试,有固定的录取名额。由是可知,在八旗科举家族 表一 清代各省进士人数对比表 ③ 举起的过程中,政治权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 省区 清初进士人数 百分比 清末进士人数 百分比 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所谓 “固 江苏 48 17.84 23 7.28 定的录取名额”到底有多少?从而判断政治权力在满 浙江 46 17.1 25 7.91 人参加科举中起多大的作用。 山东 29 10.87 21 6.65 顺治年间定有满洲、蒙古进士中试额数。“八年题 直隶 22 8.18 23 7.28 准:八旗复行乡试。满洲、蒙古编满字号,汉军编为合 八旗 18 6.69 17 5.38 ④顺治九年( )“加中满洲进士十名,蒙古进 山西 18 6.69 10 3.16 字号。” 1652 河南 17 6.32 17 5.38 ⑤ 士五名。” 十三年( )八月“减考取满洲举人额十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