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议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控制.doc
试议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控制
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控制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控制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语言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素的深入认识而不断变革和修正的。我国的语言规划源远流长,早在周代,政府就命令太史书《史籀篇》作为正字标准,《汉书·艺文志》中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为“周时史官教学学童书也”。至秦代,秦王朝推行历史上著名的“书同文字”,汉代以降,虽无明显的规范制度可稽,但许慎《说文解字》的潜在规范作用却沿袭千年。同样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的稳步提高,与之相适应各项社会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入的变化。其中,语言使用格局的转变是不对等的,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一方面,一些处于相对弱势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活力却不断降低。本文通过对语言规划和语言保持关系的梳理后认为,语言规划是一种长期的,有预见性的语言干涉,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规范各种语言使用的同时,保持语言生活的多样性,建立和谐稳定的可持续语言生态环境。
关键词: 语言规划; 语言保持; 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方言
1005-5681?穴2012?雪01-0072-03
On the Mutual Restraint Relationship betprove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living level, a thorough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various social and cultural lives correspondingly. Among them, the change of language using patterns is unequal, 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On the one hand, as the dominant language, the promotion of Mandarin has achieved a big acplishment; hoe relatively disadvantaged Chinese dialects and minority languages has been declining.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 and predictable language interference, its ultimate goal should be to regulate the using of various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论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持的相互控制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s and establish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language development.
Key inority language; Chinese dialects
一
语言规划是通过政府或民间组织,以某一语言为标准,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和措施,对某种语言的各个要素进行人为干扰,从而更加有利于语言的交际和自身的发展。语言规划总是伴随着人们对语言各要素的深入认识而不断变革和修正的。我国的语言规划源远流长,早在周代,政府就命令太史书《史籀篇》作为正字标准,《汉书·艺文志》中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为“周时史官教学学童书也”。至秦代,秦王朝推行历史上著名的“书同文字”,汉代以降,虽无明显的规范制度可稽,但许慎《说文解字》的潜在规范作用却沿袭千年。同样,我国古代的卷帙浩繁的韵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对当时的语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如《切韵·序》所言:“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甚至当时的读亦很讲究正音,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而在清代发生的一件事,足以反映政府对语言标准化所进行的努力,据史书记载,清雍正皇帝在接见臣僚时,发现闽广两省的官员说话难懂,于是颁发了《谕闽广正乡音》,要求当地官员“遍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我国的语言规划在文字、书面语和口语方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运动。其中,文字方面,推行和制定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书面语方面提倡白话文写作,反对文言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