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专题复习供参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与断句
一、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二、考点解析
新课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三、考情透析
1、翻译是本考点的必考考点,从2006年到2012年的四川卷来看,除2012年要求翻译三句外,其余都为两句,(材料中的句子),分值共10分,是占文言文阅读分值最多的题型,可以说翻译题的得分多少决定了文言文整体得分的多少,其中,得分点涉及实词、虚词的把握以及文言句式的理解。(使动;意动、名作动、被动;被动句;判断句和宾前句;状后句;宾前句、固定句:得非……乎;宾前句、 被动句)对此,在备考阶段考生要高度重视。
2、给文言文断句以往在四川卷中从未出现过,但是,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综合其他省市的出题情况看,文言断句的材料有两种:一是另外给定一段材料叫你为其中的几句话断句,二是从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中抽取一部分叫考生为其断句。如此一来,能否准确地断句也就影响到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种出题方式由于紧扣文言阅读材料,使试卷整体性更强,因此,在接下来的高考中,预计还会如此进行。
五、考点精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是建立在正确理解文意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考查,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比客观题形式的难度要大。考查形式以翻译文中句子为主,有时候也可结合断句进行考查。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深谙两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是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合词,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都有个准确把握。
另一方面是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要遵照原文的风格。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翻译中去。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
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在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多,它跟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时,牢记八个字:增强采点得分意识。备考时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向上可以吃到泥土,向下可以饮到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判断句“用心一也”;古今异义“爪牙”“用心”;名词作状语“上”“下”;数词作动词“一”。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这样翻译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
(二)翻译的三个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