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用法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用法供参习

一、“之”的用法: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翻译为:的。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动词】往,到......去。例: 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诸将请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本义项指第一个“之”) 这,此。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句读之不知。 何功之有哉?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我。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云之崔嵬。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四)文言文“焉”的用法 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