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复习一虚词专用课件
文言文复习一 ——虚词 考点阐释:《考试大纲》明确有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语境去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1、而 一、连词 1、表并列 2、表递进 3、表修饰 4、表承接 5、表转折 6、表假设 7、表因果 8、表目的 课堂训练:找出下面“而”的用法和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三、常见的复音词。 参考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2、以 一、介词 补充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臣善用剑,愿以示王。《庄子》 ②夜以继日 (成语) ③秋以为期 (《诗经?氓》) 二、连词 用法和“而” 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和假设关系。 三、助词 1.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2.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以为、认为、作为。 五、复音词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2.把……作为或制成。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课堂训练: 专项强化训练P469 一 找出里面所有的“以”字,并分析它的意义和用法。 3、则 一、连词 注意与“而”“以”的区别。 补充:5、表示选择。常和“非”“不”呼应使用,译为“不是……就是”。 例: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是”“就是”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参考答案 1、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4、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乃、其、若 三者相同的:作代词 乃:第二人称, 其:第三人称;活用第一、二人称 若:第二人称; 都可作指示代词 4、乃 一、副词 注意与连词的区别 记住相关的翻译。 二、代词 三、复音词 无乃,也作毋乃,由两个副词并列构成,意思是“岂不乃是”,做状语,表示猜测,意思是“岂不是”、“莫不是”、“或许”、“只怕”、“恐怕”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5、其 一、代词 二、副词 三种语气:祈使、揣测、反问。 注意翻译 三、连词 选择、假设 四、助词(调节音节)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