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15 -06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Geo3DML)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5年12月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和符号 2 4.1 缩略语 2 4.2 UML 符号 3 4.3 XML 名字空间 4 5 Geo3DML 构成 4 6 三维数据包模块 6 6.1 概述 6 6.2 三维数据包 6 6.3 三维地质模型 7 6.4 地质要素类 9 6.5 三维地质图 10 6.6 三维地质图层 11 7 地质要素模块 12 7.1 地质要素 12 7.2 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 14 8 几何数据模块 15 8.1 概述 15 8.2 不规则三角网 16 8.3 体元构成的体 18 8.4 可变换格网 22 8.5 几何数据的二进制格式 23 9 属性场数据模块 26 9.1 数据模型 27 9.2 实现描述 27 10 可视化参数模块 28 10.1 概述 28 10.2 材质 30 10.3 纹理 30 I 10.4 点参数32 10.5 线参数 33 10.6 面参数 34 10.7 属性场数据参数 35 10.8 体数据参数 36 10.9 场景参数 36 10.10 可视化参数库 38 11 元数据模块 39 11.1 三维地质模型元数据 39 11.2 空间数据参照系 40 11.3 基于地理标识的空间参照系 41 11.4 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系 41 11.5 垂向坐标参照系 42 12 基础数据结构模块 4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Geo3DML XML Schema4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Geo3DML 示例数据 8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Base64 编码/解码参考实现 174 参考文献 17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 究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屈红刚、王占刚、吴自兴、花卫华、李魁星、鲍晓明、何珍文、王斌、朱吉祥、 张婷婷、王想红、孙莉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III 引 言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和软件工具尚无统一的规范,不同地质建模软件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的 存储格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不同软件建立的模型无法在统一的场景中集成显示和分析应用,建模成 果数据无法在不同部门间实现相互共享和交换,并造成模型数据汇交和管理部门需要投入较大成本来维 护不同格式的数据。随着三维地质建模在地质领域的深入应用,模型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越来越认识 到建立一种通用数据交换标准的必要性。为此,结合我国地质调查以及地学数据管理的实际,中国地质 调查局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此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Geo3DM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Markup Language)。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