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战国时期农业家庭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徐 铭 李亚光
农业家庭发展到战国时期 ,具有了小农经济的意义。战争、变法、宗法观念等因素都促成了农业家庭向较高阶段
的转化。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家庭内部的一些表现:男女分工的相对固化、家庭意识的强烈、手工业者和士等析出家
庭等既与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农业家庭的转化,又是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表现。
一 、 农业家庭Iald~农经济模式转化的主导因素
(一)频繁的战争打破农业家庭的稳定结构
西周、春秋时期,征兵范围如若无特殊情况,一般都是士以上的阶层 ,农业家庭的成员是没有资格当兵的。加之当
时战争数量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所以贵族里面选拔兵士完全应付得了。那些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赳赳武夫在战
争和服役期间,表现出英勇的烈士气概和无畏精神。到春秋末期,能征善战的 “武夫”“伯”已经无法满足频繁战争的需
要 ,兵源补给 自然落到了农业家庭的壮丁身上。服兵役与服官役均可抵消他们的土地劳役:“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争对农业家庭和农业生产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墨《子 ·非攻》载:“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
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 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从时
人的反战情绪和具体的战争情况来看,战争造成的后果是 :男女不相见,农业家庭寡人 口;战场上死者不可胜数,壮年
劳动力亏损;田园荒芜,粮食生产遭到破坏。由于古籍记载多言政治、军事,少言社会生活,所 以我们无法从战争记载
中直接看到有关破家败户怎样恢复生产的情况,但是,各国战后出台的一些奖励生育和振恤孤寡的策略又给我们提供
了一个了解当时农业家庭情况的渠道。春秋争霸,吴国大败越国,越国谋士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令老者无取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生三人,公与之母 ;生二子,公与之饩。……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其中核心问题就是鼓励繁衍人 口。可见,战争破坏了当时农业家庭的稳定结
构。
(二)变法运动促进农业家庭 的整合
各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逐渐开展了变法运动。推行县制、分配土地、按户纳税使农业家庭真正具有了小农经济的
意义,“特别是变法之后,庶人多以个体农民的形象出现于社会生活舞台”(所以此时能够给国家提供赋税、兵源,能够
为国家提供劳动力的家庭组织便成为各国统治者青睐的对象,招徕、争夺农业家庭也成为变法运动的重要内容之 。
1.分 田——有恒产者有恒心
到 “春秋晚期之后,承担实物地租的小型农民家庭 已经普遍的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推行授 田制已经成
为可能。”“战国时期,统治者已经发现了分 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计户授 田,设立严密的户籍,建立严密的田界
系统,开阡陌封疆再根据授 田额决定剥削量”0 孟《子 ·滕文公上》载:“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
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
徐 铭,男,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史、思想史;李亚光,女,渤海大学政治与
历史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农业史。
30
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这里的恒产主要是指田地,分得了田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
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2.出现 “庸耕”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庸耕情况是否已经大为流行?限于材料,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庸耕者多来 自贫
困的农业家庭。“人有年老而 自养者,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庸未返”。 庸耕者一般是失去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农民,
他们可以自由地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这样的庸耕者家庭流动性较大。相对于有足够土地,安居乐业的农业家庭而言,
他们更容易迁徙,成为战国时期各国 “徕民”的对象。
3.分户——农业家庭数量增多
国家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8)
分家使个体家庭开始具有真正的社会经济地位 ,他们可以冲破血缘关系的羁绊,从家族中独立出来,这样既增加了农
业家庭的数量,又扩大了国家的纳税主体,使个体农业家庭的活力和地位进一步彰显。
4.徕民——农业家庭异域发展变为可能
由于战争等原因,各地荒芜了一批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pdf VIP
- 项目资源管理课件.pptx VIP
- 2.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pptx VIP
-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3%).pptx VIP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检查表 .pdf VIP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含答案).pdf VIP
- 自制原伴唱双音轨KTV卡拉OK歌曲.pdf VIP
- 物流运输车辆进厂前安全检查表.doc VIP
-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及领域探讨.docx VIP
-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1-6年级.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