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电小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数电小论文.doc

  对于数电小论文 对于数电小论文 导读:数电小论文神奇脑电波 内容提要:本文由电气化时代切入,主要探究了人类对脑电波的认识,包括理论研究、现实成果和科学设想,个别猜想结合了看科幻小说的认识,但谁又能说,科幻不是未来的科学呢。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这位伟大的幻想家以科学为依据,在自己小说中描述的飞机、潜艇、电视经历了一个世纪后都变成了现实。对于大脑的认识更要突破现有知识的局限。 关键词:脑电波 精神控制 电子技术 一、总述 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在数字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开发数字系统的实用方法和用来实现这些方法的工具日新月异,可编程逻辑器件大量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利用 管和MOS管的特性可以制作门电路,这是非常神奇的。电流本是变化多端的,但我们却可以利用集成电路把电流电压等物理量变身成我们熟知的0、1,如此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对电的利用。 在电气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电的利用早已超乎前人的想象,而各个学科之间本是没有固定界限的,推广开来,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类可以利用生物电吗?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实现将人类脑电波的数字化,加以编程,便可以实现精神控制。大脑对人类来说本就是最神秘最神圣的存在,对此,我做了更深入的探究,让我们来一窥大脑的奥秘吧! 二、脑电波的探索 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影片中这样一个桥段:在潘多拉星上,下身瘫痪的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躺在密封舱中,通过头上戴着的复杂设备,利用意念操控人造的混血阿凡达。 当然,潘多拉星和阿凡达只是导演卡梅隆的虚构,利用意念操控阿凡达自然也不可能发生。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利用“意念”操控物体已经不再是人类的空想。 脑电波是大脑在活动时,脑皮质细胞群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在大脑皮质的细胞外产生电流。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波被发现于1924年,德国医生汉斯·贝格尔(Hans Berger)从一个颅骨受损的病人头部,检测到极为微弱的电流。在经过近五年的漫长实验后,他终于确认了这种神秘的电流的确来自于脑部活动,并发明了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他从一千多张脑电图记录中发现了脑电的部分规律,并测量出人们在清醒且闭眼后的脑电波为8-12Hz(另外的数据说是8-13Hz,阿尔法波或α波),而将睁开眼睛后的脑电波处于13-30Hz(另外的数据说是14-26Hz,贝塔波或β波)。而“意念”操控,是利用人类的脑波操控,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通俗地讲,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当然,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伴而生,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会产生5~6毫伏的电压,而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产生0.2~1毫伏的电压。如果用科学 3 4 5 对于数电小论文 导读:数电小论文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电波”。脑电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电波又被进一步分为α(阿尔法)波、β(贝塔)波、θ(西塔)波、δ(德儿塔)波。当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精神高度集中时,脑波的频率在12~38赫兹之间,这个波段被称为β波,是“意识”层面的脑波;当人注意力下降,处 于放松状态时,脑波的频率会下降到8~12赫兹,这被称为α波;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波频率进一步下降,被分为θ波(4~8赫兹)和δ波(0.5~4赫兹),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人在“潜意识”和“无意识”阶段的状态。 正是因为脑波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电影《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叫做脑机接口的技术(Brain-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目前,美国布朗大学大脑科学计划主管约翰·多诺霍开发研制了大脑微晶片技术,被称 为“脑控制门”,最新实验证实猴子通过大脑能够控制机械手臂向自己喂食。这个假肢具有完全可移动的肩部和肘部,灵敏的“钳子”可以模拟人类的手。一个带有稀少毛发的微晶片植入猴子的大脑,该微晶片与假肢上的传感器相连接,能够阅读大脑神经元细胞和瞬间反应发出的信号。近日,英国雷丁大学控制学教授凯文·沃里克称这项实验技术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他强调,这项最新实验的植入性技术表现得十分完美,并期待着最后的实验结果。2002年,世界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