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遥漆器的渊源与发展参考资料 .docVIP

浅谈平遥漆器的渊源与发展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平遥漆器的渊源与发展参考资料

浅谈平遥漆器的渊源与发展 国家级刊物《中国工艺美术》2012 年第五期房晶,男,1954年出生,山西省平遥县人,山西省中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漆器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西省漆器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晋中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平遥县工艺美术学会,现任副秘书长。 组建“髹锦廔”漆艺工作室,精心设计制作多种工艺的漆艺产品。 ?一、平遥漆器的起源与形成在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发展史上,平遥古城可谓一颗璀璨明珠,距今27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平遥古城不仅保存了完整的古代县城原型和古老文明的遗址遗迹、古代建筑,而且积淀了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历来人多地少,自古有外出经商谋生之人,因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晋商发源地,并一度成为富甲天下的金融中心,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由于当时繁荣的商业中心位置,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如此兴旺的商业氛围孕育了平遥漆器的发展,并为之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晋商的崛起及实力的增强,商业网络遍及欧亚;平遥漆器也随之远销蒙俄、高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到明清时期平遥漆器即成为山西乃至全国主要的外汇产品,其影响可谓是誉满欧亚,名震东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平遥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并发展了民族的文明,使平遥漆器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漆器,顾名思义,是以天然漆树汁液精炼成各种性能的漆为材料,运用艺术手段,以美的意境装饰而成的器物,漆器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其技艺之精湛,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西方近代文化史家以玉石文化、漆器文化、瓷器之邦作为我国的文化意象,甚至以此作为国家之代称,由此可见传统的漆器在世界上所获荣誉之高,因此认识和研究传统漆器文化及技艺,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平遥漆器的历史渊源科学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实物的证明,漆器的制造在中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而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发掘的北魏中期的木板漆画,从其工艺技法的表现形式上看,出自平遥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平遥属帝尧初封、帝舜耕稼之地,古称中都,后称平陶,于北魏时改平陶为平遥,并沿袭至今。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到北魏时期,平遥文化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有史料记载,平遥漆器相传于商周,距离北魏也已经有1000多年之久了,而且据老艺人对大同出土木板漆画的分析,漆画上的颜料很亮很艳,应该是用油料配色而并非大漆配色,而且人物脱落的部位呈现出白色,这与明清时候平遥漆器彩绘配色加入桐油或用桐油熬制后做擦色是有很大关系的,由此可见平遥漆器髹饰技艺之渊源悠久。由于平遥漆器的历史久远,所以它的技艺与表现手法也随着历史的推进而逐渐的演变并发展,从而走向成熟。 从漆器的发展看,漆器最初本是王权贵族的高档奢侈品,因其本身原料稀少,工艺繁琐、复杂,并且难于掌控,颇有高贵神秘的色彩,以致一直以来一般平民百姓无人敢问津。从平遥漆器制作工艺的演变也可看出其中的端倪,据考证平遥漆器在古代一直都是用土籽(当地一种矿物质)研磨后做灰地,这种灰用生漆调成腻子,经荫干后坚硬无比,并且经水久泡也不会脱落变形,但做起来相当费工费力,后来人们在里面掺一些较为容易研磨也好打磨的填充料,就相对省些力了,比如黄土等。再后来到了清代中晚期,因为晋商的发达,漆器的普及面相对也扩大了许多,由于需求不断扩大,艺人们也在不断谋求生产量的扩大,同时也想着怎样把成本降低,渐渐的又将原来的生漆土籽灰减少比例,加入其他一些易制作又方便的材料。到民国初期底子又有用黄土和皮胶调制的,以上所说,皆是这底子的差异,下面再要说到胚子。胚子也分别为贴皮、贴布、还有贴纸的等等,造价成本高低不等,这样的分别也就使得漆器的档次拉开了距离。漆器发展至此,除了为贵族享用的陈设品外,中等水平的老百姓也有了可享用的实用品漆器。 平遥漆器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整个漆艺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经过历代平遥漆器艺人的传承发扬,平遥漆器技艺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到明清时期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峰。在清末民初,平遥有漆器作坊十多家,也有专门做大漆生意的店铺和做金银箔的店铺。从工艺技法上看,有擦色类、平金开里类、罩金类、镶嵌类、堆鼓和描金彩绘类等等…于此同时,由于晋商的商务活动不断扩大,不仅把平遥漆器传播出去,也不断地把南方漆器、日本漆器等国内外的漆器带回来,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漆艺的交流和完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平遥漆器技艺的丰富与发展,这些交流融合的成果在我们现存的古旧平遥漆器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由于不断的交流、技艺的提高,在平遥这块热土上孕育出了一代代漆艺大师,如王春、闫道康、马永富、赵学林等都是推动和发展平遥漆器技艺的精英人物。其中乔泉玉〔1898—1967〕因其勤奋好学,全身心倾注于平遥漆器的传统工艺,所制作品艺高一筹。他不但悉心钻研前人作品、师承古人,并从其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