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楠_历史文化名城__前言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与开发 任课教师:陈楠 教学目的 中国城市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受到了负面影响甚至毁灭性破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和我国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历史发展、现状及问题,系统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理论、类型模式和保护规划,在案例和实践中认识、分析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章节安排 前 言 伤城和文化孤本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制度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案例分析 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10% (考勤、课堂讨论、作业等)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70% 前 言 伤城和文化孤本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物产,多样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在广阔的华夏大地,至今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稀世珍宝。但是,近年来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了旧城换新颜,许多古城古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面貌全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国人一味追求新生活和现代化的观念,在于本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中韩申遗之争的启示 韩国:韩国官方从未否认端午祭脱胎于中国,韩国人历来重视端午祭和风水等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韩国全民信风水。2004年韩国迁都之际,韩国政府咨询机构之一的地理风水学会曾来北京考察风水布局,并召开“首届国际堪舆文化学术研讨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以来,近两千名风水师及少数佛教人士涌入其家乡山塘一村,发现其家附近一座山岳地形状像一只展开双翅、准备高飞的鹤,风水学认为这是“仙鹤展翅”格局,潘基文也承认相信风水。 中国:热议争遗新闻,讨伐“偷窃”行为,加快申遗步伐 网友认为中国风水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落入韩国之手,希望把风水申遗尽快提出来,同时也强调要保持对风水文化的科学态度,以免落入迷信陷阱。近年来,中国不仅把端午节重新定为法定节日,且正式启动了端午节申遗程序,目前已进入联合国初评阶段。 事实证明,韩国的“端午祭”非但没有阻碍中国的“端午节”申遗,反而加快了中国人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步伐,提高了国人对非物质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中华农耕文明的波及力度正相对减小,国力的衰退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外来文化对国人造成较大冲击。古文明和传统文化更像是一种向世界炫耀的资本,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对其足够的珍视和保护。初衷上的错误,导致了行为上对于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落后,拆建优先”。 “扪心自问:为什么别人认为重要的,我们才觉得重要。为什么只有‘世界的’,才能对我们醍醐灌顶?如果真正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足够重视的话,就从内心深处去做文章吧。” 我们的主旋律是不是已经西方化了? 中国人还热爱、认同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吗? 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只是一种零碎的点缀? 1、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 当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全城80%乃至1OO%时,中国有资格以完整城史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有平遥和丽江;当欧洲人拿着几十年前的地图依然找得到城中的每一处时,一个中国城市居民站在他仅离开三年的土地上已经完全辨不清方向。 中国城市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几代人的“毁城灭迹”,令每一座城市日新月异。 “排队申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排到100年后也评不完。这又如何?如果没有整体性的保护,这些名登大堂的历史文化遗产只不过是城市孤儿,没有兄弟,没有伴侣,也没有未来。” 2、旧城改造强势,文化保护弱势 很多文物保护部门、文化部门和规划部门都抱怨,与城市化、旧城改造、地产开发的势力相比,他们是弱势群体。 2004年4月2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市长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50位参加学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市长、分管副市长联名发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倡议书:“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应起主导作用,市长应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真的做到,则是中国四十余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二千万件可移动文物之大幸。 3、城市文化孤本的挣扎:西安 (1)历史沿革与建城史 西安之名,始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意为“安定西方”。自公元前11世纪起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于此。绿林、赤眉、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在此建立过政权。 西汉惠帝时期,建成汉城; 武帝时期,又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城面积36平方公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