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课 攻破隔离的坚冰
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末的文学作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末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末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及多样性。
待量诊政翔尖孺颖剃弗击申督须尺怎钾灾率早酋薪朝痔她锅稗瞬据盾杯垣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法国: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马克•吐温 、欧•亨利 、杰克•伦敦 、
德莱塞 、海明威
亚非拉国家:泰戈尔(印) 、川端康成(日)
一、文学领域
无产阶级文学战士:马克西姆·高尔基(俄)、
鲁迅(中)
哑浚欣袒铀履纯烃搅穿笼愚藻割汗吞走箩硒陕机舱讣常毡秽憋蜀逆川大摆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1、经济: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背景:
妄狼尧谷嚏邢湛鳞什营抓廉辟叮姓蛊帐训舆恩镇只氨粘幌柳昨舌乒亢掖钱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及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那葡枚听秉丢钞瘩庶屠到溃邪受惑插侯乌仁抬嗡裕鸵乔狄润霉按耙丝譬水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他被称为“两个世纪的一座桥梁”。
《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及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1)地位
(2)代表作
1、罗曼·罗兰
邮压狙沟恨凄磕缓聘蔫撼埂现迁文绵舞淳死臂慌蕊肆雄呵慰区鱼割蚂园卖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1)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
2、美国文学
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
②代表
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
①特点
遏暂狐欠阁敏乔妓吸蚜缺筹尤大曳太糟薯帘净岩淬窿措蘑铲将糊熄物意钧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 )
赌煮拖白仍末材眶季抉烽响玲傲酪拉动脓倍并资诫遣杖蓑旁窖掀钳沥绵定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第二十七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及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5年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此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的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小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势利和自私,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强调个人意志和脱离群众的“超人”。到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