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通北部新区的古代农耕文化遗存
昭 通 北 部 新 区 的 古 代 农 耕 文 化 遗 存
夏 坤 1 陈 英 2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云南 昭通 ������;��昭通市博物馆 云南 昭通 ������)
[摘 要]昭通北部新区的远古农耕文化遗 存,是向外展示本土文化的最佳载体 ,也是区别其它地域文明的标志,这些历
史文化资源的存在,是建设昭阳历史文化名城和昭通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
[关键词]昭通北部新区;古代农耕文化;文化遗存
农耕文化景观,是人类认识 自然、适应 自然、利用 自然的历史 的风景区和水源地。龙洞山有九箐,上有十三峰,峰岭秀丽,山上古
见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 松参天,植被优 良,素有“九箐十三峰”之称,在龙洞山西南面 箐底
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也是 林荫深入有一个幽深的古溶洞,一股甘冽清泉从洞 内流出,汇集成
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北部新区是昭通中心城市近期和未来 潭,清澈见底,称“大龙洞”。大龙洞道观位于洞外,原为祭祀龙王的
发展的主要方向,规划总面积约为 33 平方公里。昭阳区是昭通的 龙神祠。建于清乾隆三十年 (1765),道观一进二院。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此交融 朱提地区是汉代移民屯田的重要地区,移民将 内地先进的农
而成朱提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早期云南文 业生产技术带到了“五尺道”交通沿线,推动了西南夷各部的进步。
化三大发祥地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遗留下大量历经沧 汉武帝元封二年 (前 109),犍为郡南部朱提 (今昭通)等 5 县设 南
桑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昭通城市历史文明的遗珍,这些历史文化 部都尉管辖后 ,汉平帝元始一年至五年,文齐任都尉。在任期 内,
遗存分布广、种类多,其中尤其 以闸心场等几处古代农耕文化遗存 文齐组 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 田两千 多顷,“先有 梓
[3 ]
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见证着昭通古代农耕文化发展 桐文齐,初为 属国,穿龙池,溉稻 田,为民兴利,亦为立祠”龙洞即
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 为那时穿凿。农业实现了历史性 的跨越。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
一、昭通北部新区古代农耕文化遗存形成的历史背景 年),昭通镇总兵佟国英在任期间在此建闸筑坝、修桥置馆,整修了
[4]
北部新区的闸心场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大约距今一万年左 大龙洞 。经过整修后龙洞水源的调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
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 已广泛 龙洞景色大增。乾隆三十年知县傅聚在大龙洞兴修水利,并修建了
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 龙神祠。大龙洞为昭通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居和定居生活。西周末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