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接触网课程设计.docVIP

日接触网课程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接触网课程设计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学院:自动化学院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设计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学分数: 学时: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接触网设计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任务和地位] 接触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共分为接触网设计、接触网受流理论及接触网检测技术等三部分。 [知识要求] 在学习此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电路分析、供电系统等课程的知识。 [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接触网悬挂类型及技术标准,熟悉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特殊设计的技术原则,能够设计出基本的接触网平面设计布置图。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目的要求] 学生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题目所给的原始条件,通过所学习的理论,方法进行设计。 提出课程设计的框架 依据所选题目,提出多种方案或方法 对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或方法进行理论论证 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对选取的最优方案进行参数测量或选取 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或验证 绘制相应的表格及图纸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内容及设计举例] 悬挂线索的机械计算 链形接触悬挂的计算 基础设计及校核 接触网平面设计 接触网关键部位的设计 接触网相关设施的设计 [设计举例] 软横跨预制计算、为侧面限界,在正线轨面水平面内,左右侧支柱内缘分别至临近线路中心的距离(m); (2)L为横向跨距,直两支柱悬挂点(支柱顶端内缘向下100mm处,下同)间的水平距离(m); (3)、为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的水平距离(m); (4)、为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即安装后的支柱内缘相对于铅垂线的总斜率(mm/m); (5)、为偏移距离,即支柱结构斜率和调整倾斜率值所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简称偏距,其值为,,,(其中,、为在上部定位索处的偏移距离)。应该注意,考虑到支柱受力后产生的扰度和因基础返回而内倾,经验取值比一般计算值偏小; (6)、为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差,即支柱地面(钢筋混凝土支柱由地线孔至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当支柱底面高出轨面时,S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7)、为横向承力索的驰度,即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铅垂方向的距离,当为等高悬挂时,; (8)、、、为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其中:,。 试确定图1所示钢柱双横软横跨的结构尺寸。 支柱类型:。安装后外缘垂直,经现场实际测量,,,,,,; 接触网悬挂类型: 正线:,站线:。 图1 软横跨结构 参考答案: 1、确定有关参数: (1), (2) (查表2-1-2钢柱型号规格表G:,) (3) (考虑到支柱受力后内倾及扰度影响,取,) (4) (5), (6) (7) (, 其中:为上不固定绳至正线轨面的高度,接触线高度,大站一般取,小站取,接触线距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为上、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对、、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值)。 2、确定悬挂负载 根据式和图1节点标注可得: () 则悬挂点负载: (悬挂点中节点负载已包括接地侧绝缘子串自重负载造成的增加负载)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利用对A悬挂点求支座反力方法来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根据公式 、 可得(这里按计算): 则悬挂最低点便出现悬挂负载所在的悬挂点,即第股道上方。 4、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及总长度 (1)求子力矩 根据公式 、 式中:——第i股道距悬挂点A的水平距离(m) ——第K股道距悬挂点A的水平距离(m) ——第i股道距悬挂点B的水平距离(m) ——第K股道距悬挂点B的水平距离(m) 其中,,, 可得: (,,,) (2)求横向承力索水平力T及分界力Y 根据式 、 可得: 由,又可以说明前面判断是正确的。 图2 横向承力索结构尺寸 (3)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根据式以及图2所示 可得: 根据式 可得: 根据式 , 可得: (4)求横向承力索总长度 根据式, 可得: (5)求各悬挂点直吊弦长度 (最短直吊弦取400mm) 5、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 6、计算校验结果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评估 通过计算、总结报告和学习态度综合考评,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考核标准] 1、课程设计的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