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华北陆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华北陆块

一、华北陆块 (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 1000Ma-800Ma )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华夏古陆之间及与川滇藏古陆之间都发生过碰撞拼贴,形成了古中国大陆,构成了 Rodinia 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元古代:燕辽地震带 震旦纪:古郯庐地震带 铁岭组-下马岭组接触界线 下马岭组 大连剖面 常州沟组 石英砂岩一粉砂岩薄层与粉砂质泥岩互层 石英砂岩 串岭沟组板岩 黑色页岩一粉砂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和夹层组成 团山子组上部砂岩 薄层状泥质白云岩 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 团山子组上部白云岩 团山子组泥质粉砂岩 团山子组-大红峪组接触界线 火山玻屑一晶屑粗面质凝灰岩 大红峪组下部石英砂岩 大红峪组中部火山岩 大红峪组中部火山碎屑岩 大红峪组上部砂岩(波痕) 高于庄组下部中薄层灰岩 高于庄组底部砂岩中波痕 高于庄组中部较深水中薄层灰岩 高于庄组灰岩中地震裂缝充填构造 生物钻孔? 高于庄组上部核形石 高于庄组上部纹层白云岩 杨庄组红层 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米级旋回 雾迷山组,北京西山 雾迷山组碳酸盐岩中风暴岩 石盐假晶 雾迷山组叠层石 洪水庄组与雾迷山组之间的上超面 洪水庄组 雾迷山组 洪水庄组泥岩 铁岭组下部之叠层石 铁岭组中部竹叶状灰岩 铁岭组上部叠层石灰岩 燕山坳拉槽中新元古代不同时期古构造剖面图 1. 1800~1600Ma阶段:裂解事件 密云-平泉-凌源断裂 滦县-抚宁-建昌断裂 燕山裂陷槽 2. 1600~1000Ma阶段:裂解事件 燕山裂陷槽 华北中元古代古陆发育特征:豫西裂谷 熊耳群 马家河组:玄武安山岩 鸡蛋坪组:3 流纹岩、粗面岩; 2 玄武安山岩; 1 流纹岩、粗面岩、 许山组:玄武安山岩 大古石组:碎屑岩 分布:外方山-熊耳山-肴山 同位素年龄:14-20亿年 熊耳群火山岩中 气孔、杏仁构造 * * 第三章 华北陆块 第三章 华北陆块 (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 (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 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 (三)古生代-稳定大陆演化 (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 华北陆块(华北大陆)是我国最老的克拉通,于1800Ma 前的吕梁运动后出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它与塔里木地台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的北方大陆。 华北陆块从构造上看,其范围还包括朝鲜半岛北部、渤海、北黄海海域,因而亦称中朝地台。其共同特征: 1.都具有前震旦纪的结晶基底; 2.自中元古代起都是稳定型沉积,属于同一生物地理区,盖层变形弱,岩浆活动少,古生代有共同海陆变迁史,都缺少 S-D。 北界:沿阴山北缘-延吉以南,其北为内蒙加里东褶皱带; 南界:沿西安-合肥一线,其南为秦岭褶皱带; 西界:贺兰山一线,包括阿拉善地块; 东界:以郯-庐断裂为界和扬子陆块接触。 (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 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 ( 3800Ma-2500Ma ) 太古宙的构造格局是以相互分离的陆核和夹持其间的绿岩带共同构成。其岩石组合包括两种类型:麻粒岩-片麻岩和绿岩带。 晚太古宙的末期( 2500Ma的五台运动)陆核聚集,绿岩带成为陆核聚集的焊接带,形成古陆块。 太古宙构造岩石组合 (1)麻粒岩-片麻岩: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等中、高级变质岩,各种花岗片麻岩为主要岩石,包括早中太古代的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也包括一部分侵位于绿岩带的TTG岩套。 变质表壳岩为由火山岩和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片麻岩类(包括由富铝沉积岩系变质形成的孔兹岩系 (khondalite))。 TTG岩套: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ite),变质形成片麻岩,是构成大陆下地壳的主要岩石。 (2)绿岩带:为绿片岩-角闪岩相等中级变质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序列,具旋回性,反映多次喷发的特点。 前寒武系分布 辽吉陆核 东胜陆核 临汾陆核 济宁陆核 赤峰陆核 渤海陆核 陆核分布 结晶基底 辽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