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甲醛植物与实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吸甲醛植物与实验

“ ” “ ” 甲醛危害 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达到0.1mg/m3时,有异味和不适感; 达到0.5mg/m3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达到0.6mg/m3,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达到30mg/m3时,立即致人死亡; 甲醛(室内国标0.08 mg·m-3)一般住宅新装修后的峰值浓度约0.25mg·m-3 ,个别可达2.40mg·m-3已成为我国室内空气首要污染物。 甲醛吸附方法 常见降低室内甲醛措施: 1.物理方法:自然通风或采用吸附剂。 2.化学方法:强氧化剂氧化治理,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3.植物吸附:栽培观赏植物,最简单、最自然、最环保。 植物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能力报道 美国航天局(NASA)的WOLVERTON B C(1984)系统地开展了相关植物吸收净化室内空气的研究[1]。 国内白雁斌、刘兴荣(2003)首次用吊兰净化室内空气中的甲醛,选择暑期无人的房间进行实验[2]。 Foliage plants for removing indoor air pollution from energy efficien homes 甲醛初始浓度20.4mg/m3,6h 和24h后各检测一次,每组2盆植物, 测得植物叶面积和熏蒸前后甲醛的变化量 Foliage plants for removing indoor air pollution from energy efficien homes 生理指标 1. 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 2.原生质膜透性:若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大。 3.丙二醛含量:破坏植物组织,增加较明显,说明这些种类对胁迫的敏感性较高。 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解过氧化物,POD活性随逆境强度的变化一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材料与方法: 玻璃密封舱1.0×0.8×0.8m共5个,小型风扇,盆器和基质用PE膜紧密包裹。 温度25℃,光照,移液枪注入40%的甲醛溶液,挥发后甲醛含量在3.31~4.03mg·m3 2010年 以l h时舱内浓度为初始浓度,12 h时舱内浓度为终止浓度,未放植物的空白箱内甲醛含量的变化进行校正,实验重复3次 采用叶面积仪与纸称重法结合测定被试植株的叶面积。 2010年 检测结果 香石竹(1.0542 mg·h-I·m-2)瑞典常春藤(1.0300 mg·h-I·m-2)蚊净香草(0.6817mg·h-I·m-2)比利时杜鹃(0.6117 mg·h-I·m-2) 百合竹(0.316 7mg·h-I·m-2)口红花(0.2292 mg·h-I·m-2)孔雀竹芋(0.2158mg·h-I·m-2) 表观现象:百合竹、孔雀竹芋均无受害症状。鸟巢蕨及香石竹则多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块、叶片变色,萎蔫等 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变化:孔雀竹芋SPAD值显降低。 相对电导率:香石竹值有所增加,瑞典常春藤、比利时杜鹃和栀子花值显著增大。 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香石竹显著增加,瑞典常春藤减小,说明对甲醛耐受性较差,受害较严重。 丙二醛含量:均有所上升,孔雀竹芋增加较明显,说明对甲醛耐受力差。长寿花、巢蕨等变化不明显,较不敏感,耐受性略强。 结果分析 结果说明了什么? 本实验设置时间太短!12H内植物吸甲醛能力强并不能代表植物对甲醛的耐受力。 2006年 为什么结果不同? 植物品种有差异。 植物叶龄、叶表形态有差异。 植物生长时期不一样。 植物吸收甲醛机理 通过茎叶的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开启来吸收甲醛气体 Schmitz等推测14C标记的甲醛气体在甲醛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氧化成C02,然后经过卡尔文循环代谢。 Achkor等对源于拟南芥甲醛脱氢酶的基因进行遗传操作,过量表达此酶的拟南芥对外源甲醛的摄取效率提高25% 实验改进 1.时间过短,设置一周、二周、三周、四周。 2.添加CO2 3.浓度未设置梯度 4.植物设置处于同一种生长阶段 5.检测甲醛脱氢酶含量 吸收甲醛综合措施 刘艳丽利用二氧化钛溶胶结合马拉巴粟进行净化甲醛实验,发现涂敷二氧化钛溶胶对植物净化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日本的Sawada也尝试利用活性炭和植物联合净化甲醛。 Kempeneert发现植物接种恶臭假单胞菌TVA8后,植物净化甲苯的时间从75 h降到27h。 参考文献 1.WOLVERTON B C, MC DONALD R C, WATKINS E A. Foliage plants for removing indoor air pollution from energy efficien homes[J].Economic Botany, 1984, 38(2): 224-228. 2.白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