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与应用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4 年 第44 卷 第3 期: 269 ~ 279
评 述 SCIENCE CHINA PRESS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能源动力与科学用能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与应用
宣益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京 210016
* E-mail: ymxuan@
收稿日期: 2013-09-03; 接受日期: 2013-1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资助项目
摘要 本文围绕纳米流体的导热强化机理、流动与对流换热机制、能量传递的调控方法、 关键词
传质特性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 讨论了粒子属性、份额、尺度、悬浮稳定性和温度对纳米流 纳米流体
体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从纳米粒子改变液体结构和纳米粒子微运动两个方面阐明了纳米 能量传递
强化传热
流体导热强化机理. 介绍了纳米流体的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 提出了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
强化传质
换热的两相多尺度分析方法, 揭示了纳米粒子微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流体微扰动对纳米流体
对流换热的作用机制, 阐述了纳米流体的强化传质特性和热质比拟分析方法. 分析了外磁
场作用下磁性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的各向异性特征, 揭示了磁场对磁性纳米流体
的结构、导热系数、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阐明了磁性纳米流体能量自主传递特
性与调控方法.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介绍了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和太阳能高效利用方面
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加、管道磨损等不良后果, 阻碍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1995 年, 美国 Argonne 实验室的 Choi 教授提出了纳米
热量传递过程几乎渗透到了领域和行业, 包括 流体(Nanofluid)的概念[4], 即在液体中添加纳米颗粒而
能源、动力、冶金、石油、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以及 形成的纳米粒子悬浮液, 是突破传统工质低导热特性
航空航天、电子、核能等高技术领域, 随着传热系统 瓶颈的一种强化传热新方法.
的热负荷日益增大, 对强化传热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 纳米流体是由分散相(纳米粒子)和分散介质(基
的要求. 比如, 高温超导体的冷却、薄膜沉积中的热控 液)组成的分散体系. 一般而言, 悬浮的纳米粒子主
制、强激光镜冷却、大功率电子元件散热及航天器热 要包括金属(如 Cu, Al, Ag, Au, Fe 等) 、氧化物(如
控制等等. 此时换热工质(如水、油、醇等) 自身传热性 Al O , CuO, SiO , TiO 等) 以及纳米碳管、石墨烯等,
2 3 2 2
能低已成为影响系统传热效能的主要瓶颈因素. 基液的种类有水、乙二醇、油、甲苯、丙三醇、乙醇、
提高液体导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在液体中添 氨水、R134a 、R11 、全氟三乙胺等. 为了提高纳米粒
加金属、非金属或聚合物固体粒子, 可增大液体导热系 子的悬浮性能, 需要加入分散剂改变纳米粒子与周围
数, 强化其传热性能[1]. 然而, 以往的研究都局限于用 基液、纳米粒子与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达到较好
毫米或微米级的固体粒子[2,3], 会带来流动阻力大幅增 的悬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