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VIP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主张“抱法处势,道法者治”,以期实现社会大治,建构一种稳定和谐的人性秩序。法家的这种思想 A. 对儒家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 B.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C. 因未受重视而未能发挥作用 D.不能使社会达到长治久安 2. 有学者说,墨子作为一位先秦的“社会主义者”, 其思想在春秋战国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显示出极强的“超前性”,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 兼相爱,交相利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事异则备变 D.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3. 下列描述合乎画作意境的是 A.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B.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C.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D.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4. 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导信念与辅助信念中,世代相传、颠扑不破,即便国家分崩、外族人侵甚至国家沦亡,民族传统文化仍顽强地维系着,并最终把天子、天下化为“中华”一统。这说明百家争鸣 A.有效地维护了君主专制 B.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略 C.对文化认同感影响深远 D.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5. “董仲舒把儒家的政治思想.装入这一四不像的宗教躯壳(阴阳五行之说)之中,想由此使大一统的皇帝.在意志与行为上不能不有所畏忌,在这种畏忌中,不能不接受儒家政制的理想。”材料说明董仲舒 A.使儒家思想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 B. 给现实政治权力找一个制约因索 C. 强制汉武帝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D.通过使儒学宗教化而让皇帝接受 6. 西汉宣帝时,太学五经博士中《易经》有施,孟、梁丘3家,《尚书》有3家,《礼》有3家,《诗经》有3家,《春秋》也有2家,五经博士共达15家之多。这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 B. 太学不再是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 C.太学的办学思想呈多元化 D.政府禁绝儒家思想外的其他思想 7. 据统计,在《后汉书》正传记载的491人中,有407人出身于儒家,占整个官僚阶层人数的83%。这表明 A.儒家的社会功利思想越来越浓 B.儒学深刻影响汉代政治生活 C. 汉代官职已向基层社会开放 D.儒家思想内涵较其他学说丰富 8.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使传统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故理学也被称为“新儒学”。其“新”体现在 A. 提出“君权神授” B. 关注社会伦理问题 C. 糅合了佛道思想 D.强调“民本”思想 9.据《宋史·天文志》记载,朱熹在讲论历法时说:“历法恐亦只可略论大概规模,盖欲其详,即须仰观俯察乃可验。今无其器,殆亦难尽穷也。”他还请人用竹尺“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测其日中之形,细度其长短”。这表明朱熹 A.为破除迷信思想进行不断探索 B. 通过亲身实验以求得科学之真 C. 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出格物致知 D.将“知行合一,思想运用于实际 10.陆九渊曾经指出.“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场,同此心同此理也。”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 圣人辈出是社会的必然 B.“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 C. 人类思想进步极其缓慢 D. 圣人对社会进步影响不大 11.王阳明在给弟子们讲解“大公顺应”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据此可知,王阳明 A. 阐述的是“致良知”思想 B.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 C. 认为“天理”存在于民间 D.倡导“心外无物”学说 12.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A.反对君主制度 B. 继承传统借学 C. 主张人人平等 D.抨击君主专制 13.王夫之认为,任何生命体郁经历着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等阶段,而就在衰减、散灭的过程中已经孕育“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契机。这一观点 A. 发挥了儒家的“仁政”学说 B.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与董仲舒“天人合一”观一致 14.明未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出:“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